贫困村里的脱贫“明星” 聚焦三农-农业频道 温明 2834880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贫困村里的脱贫“明星” 聚焦三农-农业频道 温明 2834880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农业频道 > 聚焦三农

贫困村里的脱贫“明星”

2019-03-12 09:58 | 来源: 通化日报

  作为柳河县4个深度贫困村之一,位于吉辽两省边界上的向阳镇五凤楼村集体经济基础薄,贫困人口数量多,区位优势差,脱贫难度大。几年来,这个村在上级包保部门的大力帮扶下,面貌有了根本改变。如今,村民中间出现了几位“明星”人物,他们没有“等、靠、要”的想法,在享受政策扶持的同时还积极发展生产,他们的事迹正在影响带动更多村民自力更生,向富裕之路奋进。

  关心国家大事的王晓常

  吃过早饭,已经64岁的王晓常打开电视收看新闻。这天是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当天上午开幕,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刚刚摘掉穷帽子不久的王晓常看上去气色很好,他说自己想多了解了解今年国家还能出台哪些政策,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和“三农”问题是他关注的重点。

  几年前,患上膀胱癌的王晓常一下子坠入困顿中,原本就不宽绰的家境变得入不敷出。作为建档立卡的贫困户,王晓常享受到了国家扶贫政策的红利。驻村干部和王晓常一起算了这样一笔账:2018年王晓常和老伴耕种土地收入1万多元,集体项目分红2000元,农业直补900多元,低保收入3000多元,还领取养老保险金1031元,再加上在外务工的儿子补贴的6000元。如今王晓常和老伴的收入水平已经远远超出了贫困线标准。

  可是,王晓常并不满足于这样的生活,他觉得自己需要继续努力奋斗。干不了重活儿的他从山上采回野生五味子,在自己家的小院里尝试人工种植。他还养了3头牛(其中1头已于今年春节前夕售出),打算采用母牛产小牛的方式来增加收入。“王晓常这个人是想靠自己的双手劳动脱贫,而不是一门心思等靠要。”提起王晓常的那股劲头儿,一位驻村干部感叹不已。

  孝顺勤劳的王迎春

  见到王迎春的人,绝对不会觉得她像贫困户,才40多岁的她健壮而爽朗,怎么会是贫困户呢?

  但王迎春是千真万确的贫困户,她的家庭缺少劳动力,丈夫在服刑,孩子在上学,公婆年事已高。不过,这个勤劳的女人一边照顾公婆,一边供孩子读书,表现出了中国妇女那种传统的质朴和坚强。

  因为一桩陈年旧案,王迎春的丈夫入狱服刑7年,这意味着王迎春失去了最有力的依靠。小叔子和小姑子条件有限,对赡养老人帮不上多少忙。“没事儿,你们能出多少力就出多少力,还有我呢。”王迎春对小叔子和小姑子这样讲。不过,上有老,下有小,一个女人独自养家又谈何容易呢?

  然而王迎春很能干,除了玉米、大豆外,她还在自家地里种了大榛子、细辛,发展多种经营。她担任村里的保洁员,农闲时候还出去打工,一点也不肯闲着。

  如今,王迎春的儿子在吉林工商技师学院读书,今年年底就可以下厂实习。伴随国家扶贫政策的实施,王迎春不必为孩子读书的学费而发愁。想到丈夫下半年即将出狱,更是让她感到无限欣慰。

  农民诗人王海玉

  虽然自己文化水平不高,但极具热情的村民王海玉还是认认真真地撰写了若干首打油诗,请懂书法的朋友写好贴在自家墙上。其中一首题为《共产党好》的诗作是这样写的:“国策惠民官劳苦,百年草房变瓦屋。昔如泥窖天降冷,今胜暖春党赐福。”王海玉说,自己从前住在一栋四壁透风,历史超过百年的老房子里,连在墙边点根蜡烛都能看见烛火被风吹得直摇,但患病的他和残疾的老伴已无力改善居住条件。2017年,他在国家扶贫政策的扶持下,置换了一栋85平方米的瓦房。虽说不是新房,但屋子翻修一新,王海玉再也不用为居住问题发愁了。他的新家地势低洼,土质不好,干部们帮他垫好了前院,王海玉自己则把后院地下1米深处的好土翻上地面,准备今年多种些大白菜。

  为了让后人知道自己幸福的晚年生活,已经65岁的王海玉在客厅里挂上了一首题为《心意》的诗:“三好字画挂客厅,事实说给后人听。只有跟着共产党,才能幸福度终生。”王海玉解释说,将来自己不在了,后人走进这间房子时,也能知道党曾经给了他这个普通农民什么样的恩惠。

  “我能有今天,真得感谢共产党。”王海玉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家的院墙是国家出资修建的,下有地梁,上开花孔,既干净又漂亮。这个冬天,他怕冬天上冻把院墙的地梁冻坏了,就动手把地梁下边的土挖开,让雪水及时排出。他说:“共产党给我修了这么一堵墙,我得好好收拾着。”

  一年多过去了,王海玉家的院墙依然整洁如新。

  在他家的院门上贴着这样一副对联:精准扶贫政策好,华夏协力奔小康。横批是:中国真好。有人告诉记者,这幅对联也出自王海玉的手笔。

  乐天派马长莲

  马长莲是村民张玉宾的妻子,今年48岁了。这个身材高挑,总是带着一脸笑模样的女人精神饱满,怎么看也不像是肺癌晚期患者。她家里干净整洁,处处收拾得一尘不染,就连来家里走访的市委书记王志厚也夸奖她能持家。5年前,马长莲被查出肺癌,病情已经很严重了。手术做到一半时,医生问守在门外的张玉宾:“你媳妇的情况不好,手术做不做没多大意义,做还是不做?”张玉宾想都没想就表示一定要尽全力挽救妻子的生命。医生一声长叹:“回去好好照顾你媳妇吧,她也就剩下半年到一年的时间了。”

  术后的一年里,原本经常和妻子一起外出务工的张玉宾哪里也没有去,就守在妻子的身边。半辈子不曾红过脸的这对夫妻此时已经把每一天都当成了最后一天过。神奇的是,几年过去了,马长莲的病再也没有复发过。

  不管怎么说,马长莲的这场大病耗尽了家里的积蓄,一家人成了低保户。张玉宾家是村里为数不多的至今尚未脱贫的家庭之一,可这家人并未因此抱怨什么,始终在积极奋斗。今年,张玉宾想发展贝母种植,驻村干部就帮他联系技术专家提供技术指导,还介绍他学习其它农业技术。憨厚寡言的张玉宾除了耕种自家的土地,还在周边打短工增加收入。干不了重活儿的马长莲则专心收拾家务。“你说他在外边辛辛苦苦地干活儿,我干不了别的,难道还能让他回来一看家里乱糟糟的么?”

  说话间,劳动归来的张玉宾进了家门,但却在外间屋收拾了好长时间才进卧室。“他这个人心挺细,看我收拾家,就怕自己把屋子弄脏了,特意把自己干活儿的衣服都收拾好了才进屋。”马长莲这样说道。

  让马长莲感到高兴的一件事是她的医疗负担大为减轻。“现在去医院检查、住院可以说基本上就是拿个吃饭钱了。”这是她以前不敢想的,国家的政策、丈夫的体贴,让曾经一活动就浑身直冒虚汗的她满怀希望。“现在收拾卫生、收拾个院子,都能慢慢干。”她很开心地告诉记者:“我现在还能跳广场舞了呢。”

  马长莲的女儿张鑫雨在通化读大学,孩子在学校表现很出色,像父母一样明事理,这是让马长莲高兴的另一件事情。帮扶单位为她捐助了一笔资金,她随即放弃了当年的助学贷款,为的是把机会让给更需要帮助的同学。只要时间允许,她就利用课余时间挣钱,给家里减轻负担。市里搞扶贫产品第一书记代言活动,她也换上一身干净衣服跑去帮忙。这个懂事而上进的孩子,宛如父母的缩影。

  记者宋晓林

编辑: 温明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