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花香毓稻乡人 农业资讯-聚焦三农 魏延弟 3194932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稻花香毓稻乡人 农业资讯-聚焦三农 魏延弟 3194932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农业频道 > 聚焦三农 > 农业资讯

辽宁逐梦小康系列报道之三

稻花香毓稻乡人

2020-08-06 09:21 | 来源: 农民日报

  农民日报记者 李丽颖 张仁军 高林雪

  夏日时节,辽沈大地,泥土清新,稻花飘香。在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万亩水稻长势喜人。“国家对咱农民的政策越来越好了,只要肯干,大家就都能过上好日子!”沈北新区石佛寺街道房身村农民洪蕴来向记者介绍,他利用自己多年种植水稻的经验,带领乡亲们开展绿色有机水稻种植及稻蟹、稻虾共养,探索农民致富增收的新平台。

  种稻也要打出品牌

  房身村是远近闻名的“水稻之乡”。2005年,当时27岁的洪蕴来开始在村里参与水稻生产。那时的村民每年辛辛苦苦种水稻,却受制于产量、销售渠道、种子化肥等因素,收入甚微。洪蕴来体会到种田人的辛苦,想为自己和乡亲们打破这种现状。

  洪蕴来决心深入钻研水稻种植技术,他查阅书籍和资料学习种植的专业知识,到田地里跟“老把式”学习实践经验,长年累月在水稻田里“泡着”,从买种子、肥料到育秧、插秧,再到水稻管理、收获,洪蕴来全部实践了一遍,逐渐摸索出提升大米品质的方法。

  想要致富,光靠会种还不够,洪蕴来在当地创办了加工厂,并取名为“七星米业”。

  为了打开市场,洪蕴来在之后的两三年时间里自己开着三轮车到处卖粮。一开始粮店、超市并不认可,他就让店铺先销售再结账。洪蕴来相信,好东西不愁卖,挣钱也不能着急。良心赢得了信誉,诚信赢得了市场。

  “我们的七星大米,吃过的人都说好。”洪蕴来自豪地说。近年来,“七星米业”的大米产量、质量和销售量都在上升,“沈北七星”大米品牌已经成为沈阳市的名牌产品,在辽沈地区的市场销售量排名中位居前列。

  致富还要敢于创新

  水稻种好了,但只是一种作物,一年也只有一季,于是,洪蕴来又开始琢磨,怎么才能在有限的土地上创造更多价值。

  听说辽宁盘锦地区农户在水稻田里养螃蟹的效果很好,敢于创新的洪蕴来也想试试,就跑去盘锦取经。他来到当地卖螃蟹的市场,买了几斤螃蟹。“我就跟卖螃蟹的唠嗑儿,唠着唠着就唠出来了。”他说。随后,他又到盘锦卖养殖螃蟹网、塑料板的地方去打听,一点点学习螃蟹养殖技术。通过近些年的摸索,当地几千亩水稻田里都养上了螃蟹。他领着种植户到盘锦学习稻田养蟹,自己免费提供蟹苗,蟹的收入归农户。稻田养蟹在增加收入的同时,还能保证水稻的品质。“螃蟹都在地里呢,用了药受了影响,就得不偿失了,大家都明白这个道理。”洪蕴来算得清这笔账,“水稻丰收后有一笔收入,螃蟹又可为每亩稻田增收300元,还得到了好稻子。”

  除了螃蟹,洪蕴来又对小龙虾“打起了主意”。洪蕴来琢磨着,能不能在地里试着养一些小龙虾。养螃蟹有盘锦作为先例来学习,但洪蕴来还没听说过在东北养殖小龙虾的案例。他把想法向当地农业农村部门反映,很快就得到了支持,政府帮着找到水产专家了解情况,还带着大家去湖北考察。洪蕴来回忆:“有专家来给我们的水质进行化验,化验结果没问题,跟南方的水质差不多。我们立马就开整。”洪蕴来组织农户在1500多亩的稻田里试养小龙虾,养殖效果不错,卖出了好价钱,比养螃蟹的效益高了不少,每亩小龙虾最少可增收2000多元。

  眼下,洪蕴来正忙于加入当地政府的农产品网络监控体系,通过平台实现可追溯的标准化生产。让消费者可以更直观地了解有机绿色稻米的种植生产过程,更真实地体现出水稻种植环境的无污染,让沈北新区成为市民的“米袋子”,成为绿色优质大米的供应基地。洪蕴来希望自己能在产业融合发展中起到示范作用。与此同时,他还打算在绿色水稻种植与稻田养蟹、养虾的基础上,再融合养鱼、养鸭,用多种方式创造出更完整的生态农业生产系统。洪蕴来还在筹建新的厂区,未来的厂区内可以集观光和稻米深加工于一体,生产稻米油和稻米类食品,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

  小康就要共同富裕

  近年来,洪蕴来不只让大米的品质越来越好,也让乡亲们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过上了好日子。

  别人不爱种的地,他租到自己手里,让出租土地的家庭有了固定收入;自己种不过来,他就请擅长种田的村民来帮忙;到了收获季节,洪蕴来的大米收购价格比市面上要高不少,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村民高延林跟着洪蕴来种水稻已有十多年,用他的话说,“以前种水稻一亩地也就收入几百元,如今小洪把我们都带‘发’了”。去年,他帮洪蕴来种了120亩水稻,收入达20多万元。在洪蕴来的带动下,现在沈北新区石佛寺地区水稻种植面积已达5000亩,年产有机水稻2000多吨,帮助2600多个家庭增收致富。

  这几年,洪蕴来继续发力,为村民致富想尽了办法。2016年,他出资60万元,在家乡新置了5个绿色蔬菜大棚,无偿交由村民种植,希望带动全村乡亲种植大棚蔬菜。2018年,他又投资数百万元建造了储量上万吨的储粮库,为村民储存稻米。他不但不收村民的储存费用,还按每斤粮0.01元/月的标准给付村民利息,村民给它取名“水稻银行”,如果村民想把储粮卖给其他人,洪蕴来也不收村民一分钱的储存费。

  在洪蕴来的规划中有个目标,就是要在家乡继续带领乡亲们把水稻种好,把致富路走好,特别是要进行有机水稻和立体养殖产业发展,开创出一条“以农养农、以农富农”的增收致富新路子。

  在生机勃勃的黑土地上,洪蕴来正带领2600户农户在稻花飘香的田野里争当新时代的稻乡人。

编辑: 魏延弟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