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帽,新生活的起点 农业资讯-聚焦三农 房彦妮 3240224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摘帽,新生活的起点 农业资讯-聚焦三农 房彦妮 3240224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农业频道 > 聚焦三农 > 农业资讯

摘帽,新生活的起点

——辽源市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2020-10-16 16:22 | 来源: 四平日报

  在辽源市东辽县平岗镇身安村,让村第一书记郭子龙最津津乐道的,便是王伟和“扶贫牛”的故事。

  王伟今年35岁,小时候的一场意外导致他肢体残疾,年纪轻轻便成了建档立卡贫困户。按照国家的扶贫政策,像王伟这种情况可以享受救济、补助,还有年终分红,可王伟不愿意过这样的生活,他把分红钱和救济款攒起来,在郭子龙出面作保的情况下赊来两头小牛。经过几年的奋斗,现在已经成了鸡鸭鹅狗牛“五军”总司令。

  郭子龙说,要想让贫困户彻底摘掉“穷帽子”,就一定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任第一书记这三年来,为了发展好村里的经济项目,他煞费苦心。在多次动员下,2019年,身安村争取中央、省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50万元,成立了身安村牧业公司,养殖黄牛17头,当年实现销售收入3.1万元。有了这“第一桶金”,他们又先后投资18万元,成立了农机合作社,扩建了光伏发电项目。2019年,黄牛养殖、农机合作、食用菌栽培、光伏发电等4个项目实现村级集体收入6.72万元。

  在他的带领下,如今身安村的贫困户正一步步摆脱贫困,走出泥淖,开启幸福生活新模式。

  田坤林是身安村四组的困难党员,妻子患病长年卧床不起,日子过得捉襟见肘。驻村工作队入户走访,了解到实际情况后,帮助他从调整种植结构入手,将传统大苞米改为粘玉米,并且帮助销售到县里各部门食堂,一年下来卖了一万多穗,比种普通玉米增加收入1万多元。田坤林尝到了甜头,不但日子过好了,干劲儿也足了,现在正琢磨着扣大棚,发展棚室经济呢。

  东辽县金州乡双福村低保户王凤喜大爷从2016年12月起就像城里退休职工一样,每月按时领取养老金。用他的话说:“党给咱盖的房、又给修了路,还给入了养老保险,这一年得4700多块。啥是小康,到号开资,吃喝不愁,这就是小康。”

  在市扶贫办记者了解到,“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加大力度推进‘十四五’反贫困课题研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加强监测,提前采取针对性的帮扶措施,防止发生返贫和新致贫。同时,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瞄准持续增收,夯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这些都是目前我市扶贫攻坚工作的主要任务。

  下一步,辽源市还将立足决战决胜,进一步扛起脱贫攻坚政治责任,全面落实党委政府主体责任、纪委监委监督责任、部门包保帮扶和监管责任,坚决摒弃“歇歇脚、松松劲”的错误思想。继续落实“五级书记抓扶贫责任制”,持续传导压力,层层落实责任,保持尽锐出战,切实履职尽责;立足“两不愁三保障”标准,保持各项攻坚政策的连续性,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坚决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不差一项,并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突出发展扶贫产业,提升产业带贫水平,确保贫困群众稳定脱贫;立足问题整改与脱贫攻坚“两手抓”“双促进”,紧盯目标标准,统筹开展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和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整改,不断巩固提升脱贫成效;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加大力度推进“十四五”反贫困课题研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加强监测,提前采取针对性的帮扶措施,防止发生返贫和新致贫;加强扶贫领域干部监督,严肃查处腐败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作风问题。加强部门监管,进一步完善制度,健全机制,推进规范管理常态化。认真开展脱贫攻坚“回头看”,突出“三落实”“三精准”“三保障”,全面摸清影响脱贫质量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补短板、堵漏洞,提高脱贫质量。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辽源和全中国人民一道,正在努力。

  来源:四平日报 辽源日报记者 王茵

编辑: 房彦妮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