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深度融合带来农业兴旺 农业资讯-聚焦三农 房彦妮 3461101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贵阳:深度融合带来农业兴旺 农业资讯-聚焦三农 房彦妮 3461101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农业频道 > 聚焦三农 > 农业资讯

一产做强 二产做大 三产做靓

贵阳:深度融合带来农业兴旺

2021-10-12 15:27 | 来源: 农民日报

  桃花开的时候能吸引大批游客前来游玩,桃子成熟时能卖钱,经过加工的各种桃产品还能销往全国各地……在贵州贵阳,传统的农业经过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做靓的融合发展后,“一鱼多吃”的故事正在上演。

  沿袭已久的传统农业发展模式早已证明:单一的农业产业结构,是难以走出价值链底端的。要发展好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就必须延长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走三产融合的路子。

  正因如此,近年来,贵阳着力构建农业三产深度融合、生产要素相互渗透、经营主体协调共进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在做优“一产”的基础上,大力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等发展,促进二产强、三产兴,从而形成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通过融合发展,贵阳农产品加工产值、乡村旅游综合收入、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年均保持着两位数增长,农业效益稳步提高。

  做强农产品加工,提高产品“身价”

  “一说虫茶,不了解的直摇头,哪知道虫茶含有茶多酚、单宁、咖啡因、维生素和人体必需的19种氨基酸以及止血的活性物质等成分,除降血压、清热解毒、健胃、顺气消肿外,经常饮用,还对牙龈出血、鼻衄、腹泻、心脏病等有一定的疗效,市面上一斤可是要3000元嘞!”贵州省邹氏虫茶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邹凤凤介绍说。

  虫茶,又叫茶精、药茶、龙珠茶。它产于贵州省息烽西望山地区,属于地方珍贵特产茶。据清代光绪年间修的《城步乡土志·卷五》记载:“茶有八峒茶……亦有茶虽粗恶,置之旧笼一二年或数年,茶悉化为虫,故名之虫茶。茶收贮经久,大能消痰顺气。”

  “每年谷雨时节,当地农户把白茶树叶采摘后混入经柴火炒香的糯米,装入棕袋悬于檐下,引来‘化香夜蛾’虫嚼食,窸窸窣窣,如蚕食桑。经月余,叶子被虫蚕食尽,产下圆圆颗粒,黑黑褐褐,以竹筛筛之,便是虫茶。”西山镇西山村党支部书记李天寿介绍说。

  经过几十年的摸索,西山虫茶制作技艺逐渐成熟,2009年9月纳入了《贵州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生产销售也逐渐走向规模化。同时,带动周边80余户农户种植白茶树400余亩,户均增收1.5万元。

  据了解,近年来,贵阳加强农产品精深加工,培育引进加工龙头企业,积极发展分拣包装等产地初加工和植物萃取、抹茶生产等精深加工,延伸农产品产业链、价值链。

  每年春节前夕,乌当区贵州五福坊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内,生产线开足马力满负荷运转,300余名工人加班加点,满载着香肠腊肉、猪肉干的货车发往全省各地,全力以赴保供年货市场。

  近年来,得益于区位优势和优质的营商环境,乌当区正围绕“一品一业、百业富贵”发展思路,持续做精特色食品产业,不断推动特色食品产业向高端化、品牌化、绿色化、健康化发展。

  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176家,农产品加工总产值从2017年的700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900亿元。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52%,加工企业实现本地原材料成本达134亿元。“绿宝石”“7不够”“山花”“好一多”等农产品品牌享誉全国。

  发展乡村旅游,搭建农产品销售平台

  周末的黄昏,清镇市红枫湖镇民乐村桂记餐馆里总是座无虚席,大部分食客都来自周边市区,餐馆老板桂国贤正忙着为客人加工刚从村内保供基地采摘的新鲜蔬菜。

  桂国贤高兴地介绍道:“原本我们并没有食品加工这项服务,但自从保供基地推出采摘项目以后,很多客人摘完蔬菜后就马上拿到我们这里加工,久而久之就多了一个项目。周末的时候生意最好,根本忙不过来。”

  近年来,贵阳各地着力推动农业三产融合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已成为承载农村产业发展、新业态培育、经营方式转变的重要平台和主要方式。

  “我喜欢这里的青山、绿水、农田、院落……如今,我和朋友们走在三屯村,宛若漫步在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里。”2014年,摄影爱好者、河南人王联偶然一次来到观山湖区三屯村采风,发现这里的文化悠久、生态宜居,便与三屯村支“两委”商量想要发展民宿的想法,“没想到我们的想法一拍即合。”村干部黎德贵说道,村支“两委”推进“小众”旅游项目,仅靠村民的支持还不行,还得引进项目,王联的加入将有助于三屯村的经济发展。

  “现在正值旺季,特别是‘五一’假日以来,每天要接待游客100多人,忙不过来时,就请几个同村的姐妹来帮忙。”在一个农家乐的坝坝里,老板郎秀秀正在招呼游人,她说去年9月份以来净赚16万元,日子好了、腰包鼓了,生活甜了。

  2017年以来,三屯村集体经济收入319万元,2020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250元,较2019年度增长了8%。

  为助推乡村旅游发展,贵阳依托特色农业、自然生态、民族村居等乡村资源,在发展茶叶、水果等特色产业基础上,着力推动资源开发和业态丰富、要素融合和整链打造、文化传承和创意设计、品牌培育和产业升级、设施配套和服务改善、规范管理和品牌推广,积极促进农旅深度融合。

  经过近年来的发展,贵阳乡村旅游和民宿产业发展迅猛,一批有颜值有流量的网红民宿陆续涌现,成为传播和代言“山地美学”的重要载体之一。

  “父亲喜欢泡茶、喝茶,所以每年都会带父母来一次云山茶海,住上一晚,第二天清晨再看看日出,父母非常喜欢这种闲适宁静的生活。”在开阳县云山茶海的民宿里,来自贵阳市的游客张晓兵告诉记者。

  “最开始这里还是一片荒草杂树,前几年我们开始发展茶产业,从初期的400余亩,发展到如今的5200余亩,曾经不起眼的荒山野岭变成了贵阳人的‘后花园’。”云山茶海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常愉介绍说,云山茶海成了一个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乡村休闲农业旅游景区。

  推进跨界融合,拓展农业发展新空间

  这个暑假,在观山湖区百花湖畔的朱昌自留地耕读学院里,一派繁忙的耕种景象,一群“小农夫”认真地种树、除草、疏苗……忙得不亦乐乎,欢声笑语一片。环境温度、土壤湿度、风速、降雨量……在“掌上自留地”公众平台上,眼前大片农作物的生长信息实时滚动、一览无余。

  “我们基地主打订单式农业,种养初期客户在平台上确定订单关系,我们以安装摄像头或建立基站的方式,让客户能够全程参与、监管种植或养殖全过程,看见自己认购的产品从最初种养到送到家门口的全部过程,安心、放心消费。”贵州自留地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刘锐介绍道,“掌上自留地”公众平台是一个基于大数据的订单式农业平台,为特色农产品的消费者和生产者建立起对接桥梁。

  就这样,“掌上自留地”横跨种植、加工、旅游、教育等多个领域,产业链条不断拉长,产业价值不断递增。“今后我们将会把大数据与农业深度融合,为消费者陆续推出优选农产品、订单式农产品销售及亲子农耕研学体验课程、老年生态农业康养旅游线路、种植溯源数据的查看与分享等优质服务,让城市人的田园生活成为现实,为发展现代都市高效精致农业添砖加瓦。”对于下一步发展,刘锐信心满满。

  同样,在农业生产领域,越来越多的互联网技术得到应用,农业带“电”发展势头愈发猛烈。5月下旬,在乌当区明友猕猴桃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基地里,村民们在对果树进行精细化管理;如今,这里的猕猴桃已经成熟上市,消费者只需要用手机扫描二维码,便可进入“贵阳农产品安全溯源系统”,所购买的猕猴桃从种植过程的施肥、管理到质检等信息一目了然。

  大数据赋能大农业,生产端与市场端高效匹配,实现货畅其流,全国各地的人随时随地都能买到贵阳、贵安的优质农产品,这正是得益于贵阳、贵安两地在农产品产销对接智慧化建设的突破。据了解,“十四五”期间,贵阳市将推进大数据与农业农村深度融合,打造国家数字农业农村创新中心和数字农业应用推广基地,推进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在农业种植、养殖、加工、物流、营销等各环节的集成应用,构建涉农资源要素数据共享机制。

  如今的贵阳,融合发展的农业经济已驶入了快车道,一幅产业兴旺、绿色宜居、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刘久锋

  来源:农民日报

编辑: 房彦妮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