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石洞沟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 农村文化-农业频道 温明 2877374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探访石洞沟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 农村文化-农业频道 温明 2877374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农业频道 > 农村文化

探访石洞沟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

2019-05-15 10:16 | 来源: 通化日报

  一路军在孟家沟的抗联后方医院遗址。

  杨靖宇在石洞沟的红石砬子遗址。

  抗联在石洞沟的棋盘。

  在集安市清河镇东岔村八组石洞沟的山路旁,有一块人称“棋盘坨子”的巨石,上面刻有“棋盘”和“五月住大山”等文字。据史料记载,该处石刻是东北抗联一路军在辑安老岭山区留下的重要文化遗址。1938年3月至9月,杨靖宇和魏拯民率领东北抗联第一路军在辑安老岭山区打游击,当时的后方医院就在这里,特别是“长岗战斗”之后,许多伤员都送到这里养伤。据杨靖宇的警卫员王传圣回忆:“长岗战斗一结束,杨靖宇将军把我找去,命令我当夜必须把所有的伤号安排好。在辑安打游击时,经党组织允许,我在六道阳岔、东岔等地结识了不少人,有的认了干亲,有的结了拜把子兄弟。接受任务后,我赶到蚂蚁河的上围子,去找我的干爹和干兄弟四五十人,把伤员抬到森林里,然后爬上砬子,安置在事先利用旧房框搭的帐篷里,安排三个老太太做饭,两名卫生员治疗,运去了不少吃喝用品。”(见王传圣《在杨靖宇身边历事记》),这里的“森林”“砬子”就是指东岔里的红石砬子。1984年,王传圣、董崇斌、沈凤山等抗联老战士在当地领导的陪同下,回到这里踏查过,并拍摄了照片。可见这里作为后方医院是确定无疑的。2019年4月20日,谷雨,笔者驱车去离台上镇50公里的清河镇东岔村,探访杨靖宇的东岔根据地。天下着牛毛小雨,风雨兼程,一路柏油路,东岔沟门有一小部分人家,就是东岔八队,现在这里正在修建从清河到集安的高速公路,八队的旁边是第二个隧道口,从隧道口右侧下去,就会到达石洞沟,雨后的山路格外泥泞,摩托车在山中颠簸上坎儿爬坡,离沟口不远,在山根下立着两块石碑,刻着“东岔抗日根据地”。这两块石碑的后山就是著名的红石砬子,爬上陡峭的山峰,砬子上有一个巨大的石板,被称为“杨靖宇大炕”,站在山巅上,用望远镜能看到清河镇。

  东岔根据地,位于集安市西北,清河镇东岔村至长岗村一带,范围125平方公里,东南距集安市区约18至30公里,东有老岭山脉及小爷岭密林为天然屏障,西、南有崇山峻岭阻断交通。蚂蚁河从东部小爷岭山麓流出,汇聚大小川流,注入浑江。

  深山幽谷,四月中旬,河套冰厚,树木的枝干,收藏着它的故事,掺杂着几棵青松,为平静的岁月增添了几分生机。路行至一处山涧,下了石头台阶,过了浮桥,一座木头房子是杨靖宇的战地指挥部,前方一块大青石是抗联的棋盘。为了保护抗联惟一的石刻,在石头上方盖了将军亭。亭子的右侧有一个矮砬子,是保护指挥部的瞭望哨。这里就是开篇提到的“棋盘遗址。”

  “棋盘遗址”的对面有一个沟岔叫“孟家沟”,一条溪流顺着峡谷奔流而出,沟谷很宽,两边大山退避三舍,闪出大道一直向天。为了保护后方医院、战略物资、伤员等,在离沟口不远处设立了观察哨,此哨是承接瞭望哨的消息,并及时传达到后方,以便及时作出战斗准备。山高、路远、坑深,上了一个大陡坎儿,路旁的另一个小沟岔的小山谷中是当时的被服厂和兵器修械所,遥想当年一批批军服、棉被、修理好的武器源源不断地从这里送到抗日前线,保障战士取得胜利。

  转过一个山头,山谷豁然开朗,山间一个小平原在前面出现,这里就是王传圣说的战地医院,是当时第一路军在辑安惟一的医院。医院位于中间,周围分布着栓马桩、练兵场、晾衣架、打谷场、碾子、磨坊等。

  当我又一次返回“棋盘遗址”时,路遇回长岗村的村民王玉忠。他得知我的来意后,告诉我,他的爷爷王金玉曾亲眼看过杨靖宇将军在红石砬子打过一次小的战斗。当时爷爷的担架队就躲在红石砬子的山林里,准备抬伤员,枪声响了半个小时就停止了。他的爷爷就是抗联王指导员的干哥们儿。

  雨过天晴,夕阳唱晚,北方杨树枝干遒劲,桦树树冠红色,像埋伏在十万大山的万千伏兵,扼守着谷口关隘,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为了祖国的自由、独立,用血肉之躯铸就了永远不倒的钢铁长城!

  丁传吉


  
编辑: 温明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