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司法所工作展现新作为 农民与法-农业频道 朱文韬 2958918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新时代司法所工作展现新作为 农民与法-农业频道 朱文韬 2958918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农业频道 > 农民与法

服务基层百姓 推进法治建设

新时代司法所工作展现新作为

2019-09-12 10:03 | 来源: 农民日报

  农民日报记者 高雅

  “洪广镇,抓普法;广宣传,大弘扬;宪法好,是母法;合同法,君子法;交通法,要平安……”在宁夏银川市贺兰县常信乡文体广场,由常信司法所主办的法治文化大舞台节目开演,小品演员开场的“普法三字歌”赢得了乡亲们的阵阵掌声。

  乡村振兴离不开良好的法治环境保驾护航,法治乡村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在推进基层法治建设的过程中,全国40513个司法所作为司法行政机关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重要窗口,扎根基层、贴近群众,承担着化解矛盾纠纷、开展普法宣传、提供公共法律服务、开展社区矫正等职能,在推进基层法治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日,全国司法所工作经验交流会在宁夏召开。记者聆听了来自各地代表的经验,并深入基层,看新时代司法所工作是如何献力新时期法治乡村建设。

  法治宣传进乡村,范围广

  “普法三字歌”朗朗上口,唱得都是与农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宪法、婚姻法、土地承包法、交通法……应有尽有,“三字歌”的作者是贺兰县欣荣村党支部书记虎久桐。

  虎久桐1988年进入贺兰县司法局工作,1996年担任司法所所长,他也是贺兰县司法局在基层任职时间最长、轮换乡镇司法所最多的司法所所长。凭借多年的乡镇司法所的工作经验,虎久桐对于乡村法治工作形成了一套特别工作法,他说:“向农民宣传法律,就要将真情融入法律打动群众,以亲切和蔼的态度让群众感到温暖。”卸任后,他担任了贺兰县欣荣村党支部书记,继续发光发热。

  除了村民要知法、学法、懂法以外,农民工群体对于法律文化也有很大需求。从2012年4月开始,银川市大武口区星海镇司法所创新普法宣传形式,在劳务市场设立了“一小时法律早市”咨询台。每天早上,利用务工人员等工作间隙进行法律宣传,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服务,通过讲解法律援助、婚姻家庭继承、劳动争议、民事侵权等相关知识,提高农民工的法律素养和“遇事找法”的良好习惯。

  宁夏243个司法所全部达到区级规范化标准。“准确把握‘依法治理’定位,把司法所打造成为法治乡村建设的‘助推器’,承担辖区内法治宣传教育的策划、组织和实施工作。截至目前,全区司法所开展法治宣传1.6万余次,宣传受众达62万余人次。”宁夏司法厅党委书记冯自保说。

  司法所服务基层群众,是乡村法治建设的重要载体。在重庆,司法所工作人员、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人民调解员等专业力量,与高校法律专业师生等辅助力量正在形成合力,广泛组织开展以案说法、法治院坝会、普法故事会、庭审进乡村等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活动,助力乡村振兴。

  2019年是脱贫攻坚关键之年,贫困村更需要法治宣传。广西壮族自治区司法厅正在打造“精准发力,爱心帮扶,法律服务,打赢脱贫攻坚战”活动,明确贫困村法治宣传率100%的目标。通过以局包村、以所包屯、以人帮户等方式,做到人人参与、人人尽责,加强贫困村法治宣传阵地建设,建立一村一法治文化场所、一村一法律图书室,将法治宣传册、法治专题片及法治微电影送进贫困村,送到贫困户手上。

  人民调解促和谐,效果好

  农耕文明的不断发展使中国农村形成了“熟人社会”关系网,“人熟好办事”“凡事靠关系”的理念在传统农村社会盛行。然而,随着大量农民外出务工接触“陌生人社会”,以及法治宣传不断进入乡村,越来越多的农民在面临纠纷时选择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

  然而,在现代乡村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本来是邻里间的小纠纷、小矛盾,却来到法庭,原被告各坐一边后,无论官司是输是赢,双方心里都有了“疙瘩”,从此不相往来,弄得“两败俱伤”,这就需要人民调解的不断介入。

  当事人小郭、小杨是常信乡于祥村村民,双方于2017年8月离婚,但是对家庭承包地归属问题却未达成一致意见。一天,小郭回家拿自己的衣物时,与小杨发生冲突,造成小郭受伤,住院产生医药费10516元。病好后,小郭找到司法所咨询,想将两事一并解决,要求小杨赔偿受伤损失2.5万元,此前家庭承包地中的3亩归自己。

  司法所工作人员王学山请来村法律顾问王增娣一起对案件进行分析,又将小杨和小郭请到司法所,对双方进行了劝解、教育。后在调解下,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小杨给小郭赔偿受伤损失2万元,每年给小郭3亩家庭承包地的流转费1800元,事情得到圆满解决。

  后来在回访中,小郭高兴地说,“自从离婚后心情就没有好过,经过司法所的努力,将土地及受伤费用的事情都解决了,感觉现在生活又有希望了。”小杨也表示,司法所工作人员的细心沟通和教导,令他心服口服。

  常信乡所在的贺兰县共有119个人民调解委员会,其中乡镇调委会7个,村居调委会76个。今年以来,司法所指导各级各类调委会共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178次,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620件,调处成功595件,调处成功率达96%,获得辖区内村民一致好评。

  深入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将人民调解书写在广袤农村大地上。按照全国司法所工作会议和全国调解工作会议的工作部署,全国司法所认真落实《坚持发展“枫桥经验”实现矛盾不上交三年行动方案》,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发挥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作用。

  公共服务到指尖,速度快

  在全国司法所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很多地区代表在发言中都提到了“发挥科技引领作用,加强司法所信息化建设,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统筹发挥司法所基层法律服务主阵地作用”的理念。

  内蒙古自治区地广人稀,人员居住分散,特别在牧区,公共法律服务资源不均衡,偏远地区牧民获得法律服务难,据介绍,最远的群众距当地司法所的距离超过160公里。据此,内蒙古司法厅党委决定用信息化手段破解司法所工作的“痛点”“堵点”“难点”,利用科技破解“距离远”的问题。经过调研,最终确定用4K智能机顶盒公共法律服务电视终端为偏远地区牧民提供法律服务,率先实现“律师入户”,为全区280万户居民提供不出门的法律服务。目前,使用点击量已达1.7亿人次,通过视频为96万人次提供法律咨询,极大地提升了公共法律服务能力。

  江苏省正在构建县、乡、村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和“一村一法律顾问”服务,覆盖率达100%。此外,还建立了“法润民生”微信群20533个,实现“双微双员”进村全覆盖。为提高村民法治素养,增强群众法治获得感,全系统在用“脚板”为民服务的同时,发挥微信即时性、互动性、简单易用等特点,普及法律知识,传播法治精神,加快乡村法律顾问服务微信群建设,全力打造“指尖上的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搭建起“线上+线下”“现场+远程”为农民服务双通道。

  在推进司法所工作信息化上,江西省已经将此列为便民利民的一项“民生工程”倾力打造,截至目前,依托12348江西法网大数据技术,与近3000家法律服务机构、1.4万余名法律服务人员互联互通,基本实现了司法所业务网上咨询、网上申请、网上办理、网上查询等“一网通办”“全程网办”。今年以来,江西省司法所网上受理法律服务事项申请6.8万件,在线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6万件,远程调处矛盾纠纷3.5万件,真正做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进一步缩短了法律服务群众的时间和空间距离。

  据了解,全国很多地区都在积极推进司法所信息化应用,提升工作质效。如天津、山东等地通过“津调通”“民调通”等APP平台开展调解工作;北京市司法局积极研发人民调解微信小程序、律师村居法律顾问APP、掌上12348服务;浙江省在重点司法所配备219台多功能公共法律服务自助机,开设24小时“法律超市”,推进司法所各项工作数字化、智能化,司法所工作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

编辑: 朱文韬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