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品牌经营新天地 品牌农业-农业频道 朱文韬 3012414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走出品牌经营新天地 品牌农业-农业频道 朱文韬 3012414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农业频道 > 品牌农业

河北承德

走出品牌经营新天地

2019-12-05 10:34 | 来源: 经济日报

  经济日报记者 宋美倩 通讯员 贾阿楠

  近年来,河北省承德市利用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和便利的区位优势,大力培育京津水源地、生态农产品“承德山水”区域公用品牌,发展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和优质农产品品牌,有效衔接脱贫攻坚与现代农业发展,推动了域内农产品“走出去”。

  鲜嫩甜脆的围场胡萝卜、圆润饱满的双滦葡萄、圆鼓鼓的平泉香菇、红润美味的隆化草莓……近日,在河北廊坊国际会展中心的交易会上,来自河北省承德市的绿色农产品成了与会人员关注的焦点。在场众人赞不绝口,很多与会者拿出手机直接扫码付款购买。

  “口感好,营养足,绿色纯天然,价钱贵些也值。”在京承农业扶贫战略合作暨“承德山水”区域公用品牌推介活动中,正在购买承德绿色农产品的北京市民李云波告诉记者。

  利用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和便利的区位优势,坚持以品牌为引领,大力发展品牌农业,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大力培育京津水源地、生态农产品“承德山水”区域公用品牌,发展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和优质农产品品牌,有效衔接脱贫攻坚与现代农业发展,这是承德推动域内农产品“走出去”采取的一项有效措施。

  承德市委书记周仲明说,用“承德山水”品牌推介域内农产品,是因为经过多年生态治理,承德的植被丰富,目前有344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8.1%,草地1199.63万亩,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0.2%。承德的水甘醇洁净,年均自产水量达37.6亿立方米,每年向京津等下游地区供水25.2亿立方米,占密云水库来水量的56.7%、潘家口水库来水量的93.4%,出境水质监测断面达标率100%。“在这样优美的自然环境中生产的农产品品质更有保证,所以我们就用‘承德山水’来作为农产品的公用品牌,以合力铸就的品牌来带动全市农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思路创新,规划先行

  在当地林业部门的支持下,兴隆县南天门满族乡石庙子村的于长国和一些农户开始在山楂老树上嫁接新品种,改变传统种植模式。“现在,我们的有机山楂每斤能卖到5元,还与果品加工企业、农民合作社签订了农副产品购销合同,一年纯收入就有10万多元。”于长国说,兴隆县发展山楂种植面积达22万亩,形成了全国最大的山楂种植基地,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称号。

  兴隆县的山楂产业发展生动诠释了承德绿色农产品的独特魅力。近年来,承德围绕打造京津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坚持壮龙头、兴产业、塑品牌、增效益、富百姓。出台了百万亩经济林、百万吨食用菌、百万亩中药花海、百万头优质肉牛、百万只优质肉羊“五个百万基地”发展规划,通过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带动农民转型增收。正是有了这种有意识、有目标的引领,全市特色产业形成了规模效益。截至目前,初步形成了“一环六带”产业集群,形成了规模发展的良好局面。

  其中,食用菌产业环生产规模达到15.6亿袋,综合生产能力位居我国北方第一位;果品产业带建成山楂、山杏、板栗等经济林基地1018万亩,居河北省首位;中药材产业带黄芩、黄芪、柴胡等种植面积达32.2万亩;蔬菜产业带种植面积达87.15万亩,年供应京津蔬菜稳定在300万吨以上;马铃薯产业带种植面积达74.6万亩、产量达到198万吨;肉类产业带肉牛、肉羊饲养量分别达到156万头、338万只;奶牛产业带奶牛存栏长期稳定在4万头以上,是蒙牛、伊利优质奶源供应基地。

  科技创新,质量提升

  “要是没有王教授的帮助,我家到现在也脱不了贫。”宽城满族自治县碾子峪镇艾峪口村村民刘敬原说。

  刘敬原口中的“王教授”,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昌黎果树研究所副所长王广鹏。在运用王广鹏研发的品种和技术之前,刘敬原家的板栗亩产量只有50公斤。2013年,王广鹏帮助他淘汰了落后品种,推广使用燕山早丰、燕山硕丰良种,之后年年增产,去年亩产达到75公斤。目前,艾峪口村的板栗种植面积已达7500亩,年产量1200吨,一举成为“关内板栗第一村”。

  科技的引领带动,让承德农产品质量更优良。近年来,承德扎实推进科技农业的组织化、制度化、长效化,以技术需求为导向帮助农业企业与相关领域的院士团队对接,引进国内外院士来承德参与研发、建设,服务农业转型升级,取得显著成效。承德还依托京承、津承农业协同创新联合体,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目前已与京津68家高校院所建立协作关系,先后建成蔬菜、食用菌、中药材等涉农院士工作站11家,与1位国务院资深参事、16位中外籍院士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承德市农林科学院已成为北京、天津、河北三地的农科院分院,实现了京津冀农业科技协同发展,全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7%。

  对于平泉市杨树岭镇水泉沟村村民张勤而言,来自北京的帮扶援助让他彻底摘掉了穷帽子。平泉天气冷凉,土地贫瘠,一般树种极难成活。研究山杏多年的北京林业大学教授王建中给出了好建议——种山杏:“山杏投资少、好栽培、易管理,2年至3年就结果,4年至5年即丰产。种山杏不失为我国北方高寒地区改善生态环境、致富百姓的一条好路子。”“现在,大扁杏核每斤能卖6元,普通杏核每斤才卖3元,每年收入能增加1万多元。”祖祖辈辈靠山吃饭的张勤说。

  张勤的收获只是北京林业大学在平泉帮扶结出的硕果之一。2009年5月份,河北省平泉市北京林业大学北方实验基地正式投入使用,相继开展了引种、选优、栽培试验等工作,现存树木10科、12属、23个品种。截至目前,平泉山杏种植面积已超过70万亩,不仅让京北地区多出70万亩生态屏障,而且每年为平泉带来9.5亿元的直接收益。

  营销创新,品牌铸金

  在连片的食用菌大棚中,记者见到了平泉市卧龙镇碾子沟村食用菌种植户金显龙。

  “这才摘了不到一半的菇,收入就有1万多元了。”金显龙告诉记者,他曾经因为治病,花光了所有的积蓄,还负债累累。就在最困难的时候,村里的党员干部找到了他,让他参与由平泉中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吸纳贫困农民入驻园区发展产业的扶贫项目,运用中润农业这个品牌提升农产品种植效益。这对金显龙来说无疑是一剂脱贫致富的良方。

  金显龙只是承德“龙头企业+基地+园区+合作社+农户”模式的众多受益者之一。“只有充分发挥品牌优势,提高其含金量,农民靠农副产品增产增收的愿望才能实现。”近年来,承德把品牌经营作为农业农村发展的重头戏。通过大力扶持一批龙头企业,重点打造了宽城板栗、平泉瀑河园食用菌等省级产业化联合体14家,截至目前,全市已形成市级以上龙头企业458家;大力做强一批园区,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省级园区17个,入园企业达到860家。同时,大力培育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力抓好现有1.2万家合作社和1000个家庭农场的规范提升。截至去年底,全市产业化经营率达到70.2%,初步形成了以有机生态绿色为主导,区域特色鲜明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天下山楂在承德,承德山楂在怡达”。在燕山脚下的“山楂之乡”,有一家食品企业,把小小的山楂果做成了绿色产业,这就是河北怡达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从一家3500元起步的小型果脯厂,发展为拥有8家子公司、14家分厂的大型企业,怡达每年推出数十种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截至目前,河北怡达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已拥有2000余家经销商,山楂种植面积3万余亩,年综合生产能力达到20万吨,主要经营山楂休闲食品、罐头食品、健康饮品等10余个系列400余种产品,产品出口18个国家和地区。

  怡达的发展,是承德大力实施品牌培育工程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承德大力实施区域、企业、产品“三位一体”品牌战略,平泉香菇、围场马铃薯、隆化肉牛、宽城板栗、兴隆山楂、承德县国光苹果、丰宁有机奶、滦平中药材等15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方兴未艾,7069件涉农商标声名鹊起;20种产品被认定为地理标志产品;绿色、有机、无公害认证产品364个。

  承德市市长常丽虹说,一枝竹篙难渡海,齐心合力开大船。目前,打造“承德山水”公用品牌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相信“承德山水”的品牌效应会越来越大,对区域农业经济和农民增产增收的作用也会越来越显著。

编辑: 朱文韬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