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打乌拉街 乡村文化-农业频道 温明 2839979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三打乌拉街 乡村文化-农业频道 温明 2839979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农业频道 > 乡村文化

三打乌拉街

——东北解放战争时期历史文化名镇的那些事儿

2019-03-19 14:01 | 来源: 吉林日报

  吉林市龙潭区乌拉街镇(原属永吉县)是满族发祥地之一,文化根脉深远。如今,这里还有满族先人留下的府邸建筑。 解放战争期间,为了打击国民党反动派,从1945年11月上旬到1947年10月中旬,我人民解放军某部和地方部队老八团以及永吉县保安团,对盘踞在乌拉街的地主武装和国民党军队残部进行了3次毁灭性打击,人们把这3次战斗合称为“三打乌拉街”。 日前,永吉县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孙立国结合乌拉街镇离退休教师姜恒昆、杨书彬撰写的相关党史文献,向记者讲述了这段故事。

  乌拉街战斗地——白花点将台

  东北人民自治军辽东军区三纵队二支队一团一营战斗英雄合影(1946.2.27于乌拉街)

  东北人民自治军辽东军区三纵队二支队一团追悼会(1946年2月27日摄于乌拉街)

  吉林日报记者 毕玮琳 温月

  参考资料:《永吉县党史资料》

  专家简介:孙立国,男,1981年出生,大学学历,中共党员,现任永吉县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从事党史研究工作多年,对永吉党史有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曾主持编撰《永吉党史大事记(1925—2017)》《党领导下的永吉抗日斗争》《红色记忆——永吉抗战老兵回忆录》《永吉党史人物》《中国共产党永吉县历次党代会简介》等党史资料。多次深入机关、农村、社区、学校、企业进行党史宣传教育。

  第一战:全歼自卫队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伪满洲国也随之垮台,位于距吉林市35公里处的乌拉街暂时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

  乌拉街镇内的财主和商人们惟恐身家性命难保,找到地主罗伯杰出面组织成立维持会,此后又成立自卫队。由大地主“关小胡子”关建原任队长,他在伪满时期曾任新京(长春)伪宪兵队的分队长,恶霸地主刘化宣任副队长。

  自卫队早期设在城里道德会院内,后迁至南街药王庙院里。起初队内没有武器,日本投降后,原伪吉林第二军管区工兵连解散,把所持武器交给了乌拉街维持会。

  “关小胡子”没费力气就得到了100多支“三八式”马枪,当即分发给喽啰们,余下的枪弹他又发给缸窑、桦树、汪屯、金珠4个乡的自卫队。从此,乌拉街维持会管辖内的自卫队相继成立了。

  这支地主武装成立不久,就纠集了汪屯、金珠两处的自卫队,共70多人,于1945年10月29日午后1时许,在张屯伏击了约70多人的吉林保安第四纵队一部。这是一支经我党东北民主联军吉林省军区司令员王效明批准、并下发建军执照的新部队,由于缺乏战斗经验,在不到1个小时的战斗中就被打死11名战士,其余全部缴械。

  10月30日,刘化宣带领地主武装回到乌拉街,并调来了缸窑、桦树等地的地主武装。不敢露面的原乌拉街伪警察署长彭佐廉,看到维持会的自卫队打了胜仗,也主动出来与“关小胡子”合作。这样,关部发展到200多人了。刘化宣集合队伍讲话:“咱们不但打了胜仗,而且队伍也扩大了。今后谁也不敢轻易惹咱们了。等中央军(即国民党军)接收后,我肯定错不了,你们也准能弄个差事干。”

  1945年10月,我胶东军区某部奉命向东北进发。这支部队的番号是东北人民自卫军辽东军区三纵队二支队,约1000人,支队长田松,政治委员李伟,群众称他们为田松部队。为了尽快扫清东北三省的敌伪残余,他们日夜兼程,走走打打,途经辽宁、吉林,准备前往黑龙江。

  11月1日黄昏,田松部队到达乌拉街南10余里处的富尔屯和万家屯。当闻知乌拉街的地主武装伏击我吉林保安第四纵队的消息后,全体战士义愤填膺,决心消灭这支反人民的武装。田松当夜动员两名老百姓,带着警告信来到乌拉街,交给了关部。信中大意是:我军要收复乌拉街,建立红色政权。你们是放下武器接受改编还是与人民为敌到底?若接受改编,给以出路,否则自取灭亡。并要求立即作出答复。

  “关小胡子”等人正在得意忘形之际,哪肯投降?他傲慢地对来人说:“绝对不能放下武器,要打就奉陪!”送信的老百姓回来说明这一情况后,田松部队决心要消灭这支反动地主武装。

  10月2日拂晓,田松部队二大队担任主攻,一大队为预备队。由于部队行动迅速,很快把乌拉街包围起来。在战斗命令下达后,我军发起了猛烈的攻击,密集的枪声和手榴弹爆炸声连成一片,田松部队的战士们犹如下山猛虎,锐不可当。他们首先攻下了汪屯一伙敌人防守的西城门,继而攻下金珠一伙敌人防守的北门和桦树一伙敌人把守的东门。敌人一边向街内逃跑,一边胡乱打枪。当我军打到街中心十字街时,遇到了缸窑一伙敌人和各门残敌的合力顽抗。经过15分钟巷战,敌人全部投降。

  最后一个据点,是南街药王庙大院的乌拉街自卫队队部。战士们躲开敌人的射击,巧妙地移动到墙根,向院内扔手榴弹,不一会,就听院里的敌人喊:“别打了,我们投降。”接着,敌人一个跟着一个从庙门战战兢兢地走了出来。整个战斗不到90分钟。除关建原、刘化宣和彭佐廉等几人逃跑外(关、刘、彭三人在1951年的镇反运动中被枪毙),其余敌人被一网打尽。这次战斗缴获轻机枪两挺,步枪和马枪200多支。

  随后,乌拉街区成立了人民政府,郭宇夫当了第一任区长。田松部队在乌拉街休息了3天后继续北上。

  第二战:消灭回恩正

  1946年5月28日,乌拉街民主政府和区中队以及驻扎在乌拉街的县大队,根据上级命令,战略转移到缸窑镇。这次转移叫作“五・二八”撤退。同年10月,以回恩正为首的反动组织吉林省保安第六纵队和地主武装永吉县保安队流窜到乌拉街。他们拉夫抢粮,闹得鸡犬不宁、民不聊生。

  回恩正早年曾在东北奉系军阀张作霖部下当过下级军官。他是国民党吉林省主席梁华盛的换谱兄弟。日本投降以后,梁华盛任命回恩正为吉林省保安第六纵队司令兼舒兰县长,并分拨给他枪支弹药,助他招兵买马、建立武装。

  彼时,舒兰县已是解放区,回恩正不敢上任,在吉林市成立了伪舒兰县流亡政府。他搜罗舒兰县和其他地方的逃亡地主、伪官吏、土匪头子、兵痞赌棍作为骨干,还以欺骗手段招来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组成了一支反动武装。回恩正在自己所谓的“政府机构”内给喽啰们“封官加爵”,任命刘禄为保安纵队第一团长,赵玉堂为第二团长,姚继周为第三团长,刘亚儒为骑兵团长。这支乌合之众共有4个团的建制、600余名士兵,通过强抢百姓和勒索地方等卑劣手段筹措军饷和粮草。

  梁华盛意图借回恩正扩大势力,给回部冠以“先遣军”的称号,命令他们到吉林以北的地方活动。回恩正把流亡政府设在吉林市,率部来到乌拉街。最初回恩正的司令部设在聂司马屯常家大院,后来就以乌拉街为大本营。其活动地区是松花江两岸比较富庶的地方,东至桦树,西达黑山嘴子,南到孤店子,北到九台县的石屯。这支杂牌军所到之处,无恶不作,百姓深受其害。

  1947年夏季,我吉北军分区独立三师八团和永吉县保安团的指战员,决定消灭盘踞在乌拉街的新八军某营和回恩正的保安纵队。

  国民党新八军的一个步兵营和一个骑兵连探得我军动向,于6月6日黄昏从哨口渡江逃到了吉林市。6月7日凌晨,我八团指战员包围了乌拉街。我永吉县保安团首先在哨口发起战斗。回部队伍战败,从五家子仓皇渡江逃到江西沿。回恩正听到哨口枪响,得知情况不妙,仓皇弃城,率部冲破我军包围,逃到松花江西岸。回恩正逃到土城子的聂司马屯,其余回部分散逃窜。掩护回恩正突围的永吉县保安队一伙30多人被我八团战士包围,都举手缴枪当了俘虏。

  6月10日午夜,我军从哨口和富尔过江,在通往吉林市的通溪沟附近设下埋伏。另一方面,我永吉县保安团从鱼楼渡口过江,采取“赶羊战术”,从北向南驱赶敌人进入埋伏。我保安团首先在蔡屯与回部赵玉堂的步兵和刘亚儒的骑兵打响。赵、刘不敢恋战,逃到西太平山和柳条沟一带的山区。我县保安团于11日凌晨到达土城子时,又与回部刘禄一伙约100多人交火。刘禄不堪一击,逃到聂司马屯与回恩正会合。

  回恩正从乌拉街逃到聂司马屯以后,如坐针毡。解放军步步紧逼,他只得纠集残部向吉林市撤退。

  6月11日上午9时许,回部逃至通溪沟大桥北边,路遇我军伏击,仓皇原路后退,又遭我永吉县保安团的阻击。面对回部的顽抗。我老八团的战土个个如下山猛虎,不断缩小包围圈。与此同时,我军还发起政治攻势,向敌人交待政策,保证缴枪不杀。部分敌人无心抵抗,停止射击,准备放下武器。回恩正看到军心动摇急红了眼,歇斯底里地咆哮:“谁投降我就枪毙谁,给我打,一定要顶住!”但是,不少军官见事态不妙就钻进草垛躲藏,很多士兵无人指挥,便缴枪投降了。回恩正的勤务兵安福见被四面包围,无法逃脱,又看到不少士兵都投降了,就劝回恩正说:“司令,缴枪吧,跑不了啦!”回恩正骂道:“你小子动摇了,我枪毙了你!”说着就用枪向安福瞄准。安福手疾眼快,一枪将回恩正击毙。士兵见回恩正被打死,纷纷缴枪投降。

  这次战斗仅用了两个小时,除回部姚继周等5人逃跑之外,无一人漏网。包括回恩正在内,共打死14人,重伤6人,俘虏124人;缴获步枪90余技、八二迫击炮1门、六○炮1门、重机枪1挺、轻机枪3挺;手枪和冲锋枪10余枝、卡车1台。卡车上装载的粮食弹药都成了老八团的战利品。八团四连的一排长王金成同志在战斗中英勇牺牲。

  6月14日,我独立三师八团和永吉县保安团接受新的任务,向缸窑转移,乌拉街一带又被回恩正的残部和突击队占据。

  第三战:打进“大猪圈”

  1947年6月下旬,东北战场形势巨变。夏季攻势以后,我军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

  就在此时,梁华盛把国民党的正规军都调动到吉林市附近,派遣吴英基到乌拉街统率吉北的杂牌部队,以期巩固吉林市的前哨和外围。吴英基深知前路艰险,到任不足一月就打了退堂鼓。后向成信接任,他以吉林省第二突击纵队少将司令的名义,拉起了一支500多人的突击队。在这些人中,只有400多支杂牌步枪、1挺重机枪、4挺歪把轻机枪、10余支手轮。突击队里,有三分之一的士兵使用铁杆长矛。

  向成信到乌拉街以后,第一件事是修防御工事,第二件事是抓兵,第三件事是抢粮要款,致使当地百姓民不聊生、怨声载道。此外,向成信还蛊惑地主反攻倒算。在他的支持下,有些地主活跃起来,高呼:宁可效忠蒋委员长,也不便宜穷小子。他们领着还乡团到处要东西,残害农会干部。老乡们都说:“进乌拉街就像进阎王殿一样。”

  向成信这伙敌人在百花点将台周围的城墙顶端,修了1米宽、1.4米深的交通沟。交通沟外侧,每隔20米修一个弧形掩体,掩体外都有扇形枪眼。在城墙四角和南面出口两侧,修筑了钢筋水泥结构的碉堡。紧贴城墙的外围,修有内侧高4米,外侧深2.5米,上宽3.5米,底宽3米的战壕,壕底每隔0.6米安一根梅花桩。战壕外道设一道1.8米高的铁丝网,铁丝网外侧5米处设一道鹿砦。在乌拉街街里各城门处和沿江的高埠处以及主要路口,都修有碉堡,并设兵把守。

  在修建工事过程中,每天都有800多名民工被强迫来干活,这些民工多系40岁以上的壮年和老年人。工地上有突击队员监督民工劳动,他们对民工拳脚相加、棍棒相向。经过40多天的超体力劳动,防御工事终于修完。老百姓愤恨地称这座土围子为“大猪圈”。

  我吉北军分区独立三师八团和永吉县保安团(后改为吉北军分区八十六团)探知乌拉街守敌的军事设施和兵力部署后,决定配合秋季攻势,对这伙敌人给以歼灭性打击,为解放吉林市扫清障碍。

  1947年10月17日凌晨4点,我军四面包围了乌拉街,向守敌展开猛烈进攻。老八团担任主攻,一营包围东面,二营打西面,三营打南面,永吉县保安团一营担任沿江阻击任务,二营和三营从北面进攻。激烈的枪炮声,首先惊动了防守乌拉街里的回恩国部(回恩正胞弟)。他们从梦中惊醒,一个个惊慌失措,拎着枪纷纷向百花点将台的围子里撤退。有的在中途被打死,有的掉进战壕被梅花桩扎死扎伤,有的成了我军的俘虏。

  八团二营扫清外围以后,就沿着西江沿向北推进,很快占领了城西城墙高地。我保安团七连长耿二成率领全连战士也迅速地占领内罗城北城墙。八团三营八连迅速拿下内罗城东南角的碉堡,居高临下向围子里射击,八连第一排不断向铁丝网靠近。

  这时,从围子的东南角碉堡里射出枪弹,八连一排战士伤亡惨重。八连长亲率二排战士猛冲,接连几次均被敌人火力压制下来。团长陈明友见此情形,命令进攻暂停,在阵地上立即召开连以上干部紧急会议。

  陈团长命令:先以炮火摧毁守敌的所有碉堡和重点防御设施,然后以重武器掩护冲锋,要求各连准备好越过战壕的物资。散会后,各部队积行动起来,向阵地附近的住户借攻城的用具。乡亲们争先恐后地献出部队所需的梯子、铡刀和绳索之类的东西。他们说:“只要能把祸害我们的突击队消灭了,解放军用什么我们就往出拿什么。”

  经过准备,下午1点战斗又一次打响。这回是不见目标不打枪。稀疏的枪声之后,接着是猛烈的炮击,守敌的碉堡大部被摧毁,围子里的敌人东跑西窜。我军趁敌人慌乱之机,四面同时发起冲锋,全部占领围子里的城墙后,立即展开政治攻势,命令敌人放下武器,缴枪投降。

  圆通楼上仍有顽敌拒不投降。三营长张教德命令俘虏抱谷草把圆通楼烧掉,熊熊的烈火烧到楼上,几个敌人全都葬身火海。

  这场战斗活捉国民党吉林省第二突击纵队总指挥向成信和回恩国,打死打伤守敌150多名,俘虏367名,缴获敌人大批枪支弹药和其他物资。

  经此三战,乌拉街彻底地解放了。

编辑: 温明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