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岔“特色”书记张庆义 乡村文化-农业频道 温明 2881417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阳岔“特色”书记张庆义 乡村文化-农业频道 温明 2881417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农业频道 > 乡村文化

阳岔“特色”书记张庆义

——阳岔故事之八

2019-05-21 13:06 | 来源: 通化日报

  集安市太王镇阳岔村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期间,走出去很多英雄儿女,他们投身正义之战,为抗击倭寇、解放祖国和保家卫国拼杀在战场上。这些从阳岔参军的兵,有牺牲在战场上的,也有胜利凯旋的。张庆义就是1947年从阳岔参加东北民主联军的老兵,在解放战争中他跟随第四野战军从东北打到海南岛。抗美援朝战争中,他随军战斗到签订停战协议后。朝鲜停战后,张庆义和战友们一道凯旋回国。国家处于和平年代,人民开始安居乐业。1955年9月,从军八年的张庆义复员了,他被组织安排到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工作。进城市,住楼房,在那个年代是多少人的向往!可张庆义忘不了牺牲的那些战友的嘱托:我们流血牺牲是为了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张庆义认为,复员进城后安逸的是他自己一个人,如果他回乡带领乡亲们建设好家乡,享受好日子的将是全村人。于是,他放弃了去汽车厂工作的机会,向组织上提出回阳岔村的申请。经批准后,他高高兴兴地回到了阔别八年的家乡。

  “张庆义复员回咱们村了!”阳岔村的乡亲们得知张庆义放弃去省城工作复员回村的消息后奔走相告。因为乡亲们知道张庆义曾在部队立过军功,而且还是班长,乡亲们相信他回村一定会给村里带来新的起色。

  当张庆义背着行囊踏进阳岔村时,村民们看见的是一个威武帅气、满身军人气息的年轻人,热情的乡亲们簇拥着他来到村部,用淳朴的乡情欢迎壮士返乡。党组织从档案中得知,张庆义在部队任班长,在战场上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参加过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解放海南岛等战斗。解放后,他又随军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战场上,他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多次立功受奖。党组织看到了张庆义对党的忠诚,也懂得了他报效家乡的良苦用心。

  张庆义放下背包就一头扎进村里正在热火朝天进行的筹建高级社的工作中,回村不久他就被党员们选举为党支部书记。从此,张庆义开始了他与众不同的“村干部”生活。

  张庆义发扬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深入老乡家中了解情况,查找村里的主要问题。张庆义经走访调查得知,村里突出的问题是解决农民温饱问题。他上任时正逢国家进入农村组建高级社阶段,如何发展集体经济、带领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成了他昼夜思考的问题。张庆义以军人雷厉风行的作风,积极地组建阳岔高级社。在他的努力下,村里建起了以党员和复转军人为主体的骨干队伍,在集体经济的发展中、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大家拧成一股绳,迅速改变了全村的精神面貌。

  阳岔村地处山区,村民以种植玉米和黄豆为生,但产量低,自给都不太够,就谈不上为国家作贡献了。为此,张庆义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是一要为国家贡献力量;二要让群众提高生活水平。阳岔村处于群山环抱之中,一条通沟河村中流过,每逢雨季,河水泛滥,河岸500余亩耕地经常被淹,造成灾害。张庆义当村党支部书记后,提出了对通沟河的综合治理。上个世纪中期,人们的思想还都很保守,不少村民对综合治理通沟河持怀疑态度,但张庆义坚定地说:“我们虽然阻止不了老天下雨,但是我们可以让河水改道。”在那个没有机械化的年代,他带领乡亲们靠铁锹挖土、双肩挑土篮,硬是修建起800米护堤大坝,有效保护了500余亩耕地。

  阳岔村与阳岔火车站近在咫尺,可火车站通电几十年了,阳岔村的村民却一直在用煤油灯,乡亲们渴望村里能够用上电灯。他顺应民意,带领乡亲们修建起了阳岔水电站。1968年,阳岔人家家户户都点上了电灯,村里也发展起了电气化。村里的两个根本问题解决后,张庆义经过内外论证,发现阳岔具备种植人参的条件,党支部一班人坐下来认真研究了这个新项目,大家统一认为这是阳岔村集体经济的增长点,于是一致通过了开办参场的决策。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起,阳岔村集体积累了大量资金,村里为阳岔小学建起三层教学大楼,张庆义成为了乡亲们信赖的好书记。

  如今,张庆义已经去世多年,但是,提起张庆义,人们依然敬重他。在职期间,他在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的同时,始终保持清正廉洁、不搞特殊化。作为当年的大队书记,他每天坚持和村民一起劳动,了解乡亲们的所需所求。在村里当书记的几十年,他没吃过村民家的饭菜,对公款吃喝也是一律拒绝。

  张庆义身体力行地完成了昔日牺牲在战场那些战友们的遗愿,他用自己独特的方法,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反腐路,为后人留下了可学的精神财富。

  孙艳华

编辑: 温明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