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菏泽市:志愿“红” 村风“清” 文化“彩” 乡村文化-农业频道 魏延弟 3156315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山东菏泽市:志愿“红” 村风“清” 文化“彩” 乡村文化-农业频道 魏延弟 3156315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农业频道 > 乡村文化

山东菏泽市:志愿“红” 村风“清” 文化“彩”

2020-06-17 10:49 | 来源: 农民日报

  蒋鑫 王兆锋 王天慧

  您心目中的新时代乡村是什么颜色?是麦田的绿、花的红,还是泥土的黄?

  在山东菏泽市农村,我们发现,扎根乡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犹如一朵朵色彩斑斓的牡丹花正在绚烂绽放,让乡村“靓”、村风“清”、文化“彩”。

  志愿“红”——义务清洁队 环境的“守护者”

  5月13日,笔者走进巨野县柳林镇榆园新村,一栋栋两层小楼,一排排绿树红花,路面看不到一点垃圾,十分干净整洁,不少村民在村角一处凉亭里唠着家常。“我们村变成这样,多亏了‘红马甲’。”村里的一位大娘告诉笔者,她所说的“红马甲”,就是村里自发组成的一支“新时代文明实践义务清洁队”。

  今年68岁的王光合,就是义务清洁队的一员。每天早7点,他就会穿上红色的印有“新时代文明实践义务清洁队”字样的马甲,准时出现在自己的片区开始义务清扫。他所负责的片区在村东头,是一条180米长、9米宽的主干路。“每天早上把自己负责的片区打扫完后,我们会不定期地在村里遛弯,看到垃圾随时处理。”

  榆园村自搬迁至新村以来,村“两委”积极发动全村党员群众定期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这支由党员和村民代表组成的近30人的义务清洁队,不间断开展乡村卫生义务保洁、环境监督,为维护亮丽村庄做着贡献。“我们村家家实行‘门前三包’,做到门前无垃圾,对义务清洁队实行分片包段管理,每天进行一次大扫除。”巨野县柳林镇榆园新村村主任王衍存说,现在,村民保护环境的责任感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群众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中,争当村居环境的“守护者”。

  村风“清”——“义务红娘”遏制天价彩礼

  王秀丽,郓城县唐庙镇胡庄村的妇联主任、文化服务队队长、文明实践志愿者。除此之外,她还有个特殊的职务——“义务红娘”。她已经撮合了四对年轻人。

  “平时我负责村里的文化娱乐活动,在排练舞蹈前,跟姊妹们唠家常的时候,了解一下周边村的未婚青年的情况,如果碰到合适的,我就会帮着撮合撮合。”王秀丽告诉笔者,以前,村里很多人是靠“职业媒人”介绍对象,媒人滥收中介费,随意叫价彩礼等一些负面现象也随之出现。

  为树立文明村风,改变不良风气,胡庄村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制定了村规民约,反对高额彩礼,提倡喜事新办。村里成立了婚介协会,村妇联主任兼任红娘,义务给适龄青年介绍对象,还专门成立了微信群,为青年人牵线搭桥。

  “以前的胡庄村,年轻人结婚彩礼至少3个九万九,通过‘义务红娘’中间撮合,现在这种高价彩礼没有了,我们村通过一系列的工作,遏制了大操大办婚丧嫁娶事宜的风俗,减轻了村民的人情负担,让我们村村风更正了,家风更淳了。”省派第一书记刘天华说。

  文化“彩”——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13日下午,彭楼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热闹非凡,一场精彩的文化演出活动正在进行,各具特色的节目让在场的观众连声叫好。

  鄄城县彭楼镇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淀深厚,当地充分利用这些优势资源,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结合,大力推广担荆舞、马叉、砖塑等非遗项目,提升群众文化认同感。

  在现场表演的担荆舞队伍中,有一半的演员是孩子。“小时候不明白,看奶奶表演只觉着好玩,后来才知道这是我们的一项非遗项目,长大后奶奶怕失传,经常带着我跳担荆舞,她想把这项非遗表演传承下来。”一位小演员说,现在他周围的小伙伴也都陆续加入学习担荆舞的队伍中。

  一块泥、一根小棍,在经过谢新建的手后,不一会儿,一个刻着图案的葫芦就弄好了。在砖塑非遗传承人谢新建家,用泥塑成的狮子、龙、葫芦摆满了整间屋子。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砖塑,作为彭楼镇中学老师的谢新建,把非遗搬进了课堂,让学生近距离了解和学习这项技艺。“效果很不错,孩子们学起来很有兴趣,也让我对这项技艺的传承充满了信心。”谢新建说。

  鄄城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立足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统筹辖区内非遗资源,组建多支文艺志愿者队伍,定期开展文明实践活动,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增强群众的文化自信。“一方面非遗文化得到传承发展,另一方面也促进文明实践引领乡村新风尚,达到凝聚群众、服务群众、教育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目标。”鄄城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李婷说。

编辑: 魏延弟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