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场: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的试验田 三农政策-聚焦三农 房彦妮 3526057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生态农场: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的试验田 三农政策-聚焦三农 房彦妮 3526057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农业频道 > 聚焦三农 > 三农政策

生态农场: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的试验田

——写在农业农村部印发《推进生态农场建设的指导意见》之际

2022-02-24 09:50 | 来源: 农民日报

  今年春节,北京东城区的林阿姨除了关注冬奥就是不重样地准备饭菜,正月初四饭桌上那盘产自生态农场的巴马香猪肉尤其受家人欢迎。她感慨:“现在的餐桌真丰富,不光能可着劲儿地买,还能可着心地挑!”

  吃得饱,更要吃得好,林阿姨的感受正是我国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成就的具体体现。生态循环农业既能保障农产品供给,又能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一大批追求资源匹配、环境友好、食品安全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正在涌现。2月9日,农业农村部印发《推进生态农场建设的指导意见》,更是提出到2025年建设1000家国家级生态农场、带动1万家地方生态农场的目标。

  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副司长李波表示,推进生态农场建设,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有效实践,是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措施落地的有效载体,也是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有力抓手。它必将极大地提升我们的农业产业化水平,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和品质。

  高效、绿色,鼓了百姓钱袋

  在去年底评定的首批生态农场名单里,有个江苏句容戴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辐射能力很强。镇江市2019-2020年共建成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基地30个,其中粮油基地6个、园艺基地14个、渔业基地8个、畜禽养殖基地2个,建设了一批绿色综合防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稻鸭(蟹)综合种养、渔业循环水养殖示范基地,形成了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绿色生产技术和循环农业模式。

  这里也诞生了一位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赵亚夫。赵亚夫原本是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的农技专家,2002年退休后就来到茅山老区最贫困的戴庄做帮扶志愿者。

  赵老把戴庄当成一块试验田,致力于推广生物多样性农业,走绿色发展道路,十多年时间实现了大变样。戴庄8000亩村域内,山顶是茂盛的生态林,缓岗坡地则种有经济林果,林下种草、放牧畜禽,山下分季节套种有机水稻、绿肥紫云英、黑麦草,时有鹅、羊徜徉其间。戴庄探索出的“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径,形成了“戴庄经验”。

  起初也有农民质疑,“光施豆饼?水稻哪有这样的种法!”还有村民和赵老“抬杠”,赵老说每斤桃子能卖到5块钱,村民说超不过一块。结果到2004年,桃子1斤卖到8块钱,越光大米1斤也卖到了8块钱。

  现在,戴庄村水稻秸秆全部粉碎还田,果树修剪的枝条当成发酵床的垫料,水果蔬菜的次品作为畜禽的饲料……2003年,戴庄人均纯收入仅仅2800元,村集体负债80多万元,现在人均收入超过3万元,村集体年收入超过400万元。

  来之不易的“零排放”和“全消纳”

  从戴庄往南行驶400公里,就是浙江衢州全旺镇三易易生态农场,这里是国家级农业高科技园区,也是首批国家级生态农场之一。农场通过开展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模式和秸秆、畜禽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综合利用,基本实现了“一控二减三基本”及“区域农业废弃物零排放和全消纳”的目标。

  农场负责人徐应英介绍,农场有10个雨水收集池用于雨水的收集和沟渠水的汇集,雨水通过沟渠系统进入雨水收集池,通过水肥一体化管道对植物进行喷滴灌,水分通过植物吸收、挥发、植物蒸腾又重新进入循环。同时在出水口和进水口设置养分拦截,通过在出水口水池和进水口水池种植吸附能力强的水生植物对水中的氮磷钾进行吸附,保证入水口和出水口的水质清洁,避免富营养化污染。

  农场在金线莲种植过程中,实现了温室气体零排放。基质和有机肥进行了高压蒸汽灭菌,金线莲生长期完全密封,不浇水不施肥不打药,生物菌在里面生长,分解有机质形成二氧化碳和水供金线莲光合作用以及生长。

  在三易易农场,通过种植果树、苗木,增加植被覆盖,减少了水土流失;通过推广使用有机肥、肥水药一体化技术及绿色防控措施,减少了化肥农药用量,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提高到35%以上;通过对畜禽废弃物、秸秆和其他农业废弃物无害化、资源化的综合利用,建立起了生态循环运行体系。不仅如此,农场还带动周边农民人均增加收入1万元以上。

  烦人的秸秆是怎样变成宝贝的

  江苏太仓市东林合作农场能够跻身于首批生态农场名单,是“四个一”循环生态模式打动了评审专家。

  秸秆发酵成生态饲料,饲料喂养出美味湖羊,羊粪处理成生物肥料,肥料滋养着菜地粮田……“一根草、一头羊、一袋肥、一片田”的循环农业模式,既保护了环境,又提升了效益。东林村党委书记苏齐芳说,因为生产环境好,东林的大米、羊肉、翠冠梨等一直在市场上深受欢迎。

  2010年,东林村合作农场组建,水稻丰收后堆积如山的秸秆让村里犯了难。农场场长徐雪其说:“直接焚烧不行,那会污染环境;全量还田问题也不少,影响粮食生产。”后来村里做了大量调研,又到各处取经,最终才确定研制秸秆饲料、养殖禽畜的化解办法。

  现在,每到收获时节,农作物收割完,秸秆打捆机就会登场。顺着收割机留下的一排排秸秆开过,秸秆打捆机会“吐”出来一个个直径一米多的大圆包,紧接着秸秆包膜机又给它裹上一层白色“紧身衣”,运到集中点进行发酵。村里人介绍,打捆包膜时,机器就自动添加了发酵剂生物菌,一两周就能完成发酵。

  东林有自己的羊场,养了上千只本地湖羊。“秸秆饲料没有季节性的困扰,是常备口粮,对羊的肠胃也有好处。”羊场场长陈为红说,秸秆饲料占了湖羊食物的50%以上。

  大量羊粪则被导入隔壁的生态肥料厂进行高温杀菌和发酵处理。羊圈的底部离地面有一尺多的空间,方便羊粪从镂空的底部掉落到“肥料床”上,缓慢传送到羊圈最外侧,收集起来非常方便。工人开玩笑说:“东林的湖羊,住的都是楼房。”现在东林农场用的肥料,原料主要就是羊粪,用了自产肥料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不说,化肥用量还能减少约60%。

  就这样,秸秆发酵成“专供”饲料,经过湖羊过腹消化,又转化成稻麦田和生态果园的“专属养料”——烦人的秸秆变成了抢手的宝贝。

  “黑科技”如何护航种养绿色循环

  跟东林羊场的湖羊相比,上海恒健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给猪住的才是真正的楼房。在崇明岛北湖农业基地兴建的恒健猪场3期项目,包含分娩舍、保育舍、育肥舍等7个单体,育肥舍是生猪们长出一身好肉的关键场所,恒健设计出3层楼房作为第三期育肥舍,大大提升了猪场的空间利用率。

  “楼房养猪”,粪污处理是不是很麻烦?“不怕,生态农业技术是我们最大的底气!”恒健公司董事长于新花说。恒健独创的粪尿即时分离技术,能有效分离固液态废弃物,固体部分被输送到有机肥加工中心制成优质有机肥,液体部分则通过密封厌氧发酵工艺生产出液体肥沼液。

  其实在粪污产生的源头,设计者就已经开始精打细算了:有2/3的污水是生猪玩耍饮水嘴造成的,可以通过自动化按需节水技术控制;把猪舍内温度控制在最适宜范围内,可以减少饲料浪费,提高饲料报酬,同时减少粪便的排泄量。

  有多少田,就养多少头猪。恒健公司的饲养量是经过严格环评测算的。于新花一直认定猪场必须走种养结合之路,选址必须紧邻水稻规模生产基地。如今,来自猪场的无公害有机肥就近应用于周边万亩不用化学肥料、不施化学农药的“两无化”水稻生产基地,令大米产量与品质有了稳固保障,恒健猪场和北湖水稻已然形成种养紧密结合的生产模式。

  建生态农场,扶持政策会向哪里倾斜

  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站长严东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农业是个生态产业,农村是生态系统的重要一环。推进生态农场建设,既能够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又能够有效减轻生态环境压力,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对生态农场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2021年,生态总站联合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开展生态农场评价工作,已经于当年年底遴选产生了第一批132家国家级生态农场。

  严东权表示,按照工作部署,“十四五”期间要培育1000家国家级生态农场,带动1万家地方生态农场,生态总站将鼓励推广应用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污染修复等产地保育技术,化肥农药减量、有机肥替代、生物防控等技术,生态田埂、生态沟渠、生态廊道等田园生态系统建设技术,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废旧地膜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农产品清洁加工、节能贮存、低碳运输等绿色收储运技术,健全完善生态农场技术规范,形成一批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技术模式。

  严东权透露,生态农业扶持政策将以生态农场为重点对象探索秸秆还田、有机肥施用、深松整地为重点的地力补偿政策,化学农药减量增效、畜禽粪污减排降污、农膜回收利用为重点的环境补偿政策,稻田甲烷、农用地氧化亚氮、动物肠道甲烷、畜禽粪便管理甲烷和氧化亚氮减少排放为重点的低碳补偿政策以及技术优先推广、专家优先服务、金融优先支持、用地优先保障、产品优质优价等配套扶持政策。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王泽农

  来源:农民日报

编辑: 房彦妮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