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艰苦鏖战中奏响时代壮歌——脱贫攻坚精神的吉林诠释与传承 科技扶贫-农业频道 房彦妮 3529946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在艰苦鏖战中奏响时代壮歌——脱贫攻坚精神的吉林诠释与传承 科技扶贫-农业频道 房彦妮 3529946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农业频道 > 科技扶贫

在艰苦鏖战中奏响时代壮歌——脱贫攻坚精神的吉林诠释与传承

2022-03-04 09:19 | 来源: 吉林日报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

  一个世纪的征程中,中国共产党带领亿万人民铸就不屈不挠之精神,传承生生不息之力量,书写了感天动地的脱贫史诗,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铸就了新的时代丰碑。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吉林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上下,坚持把脱贫攻坚这一重大政治任务和最大民生工程抓在手上。截至2020年底,全省8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7个省定贫困县全部摘帽,148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现行标准下70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8年的艰苦鏖战,吉林大地旧貌换新颜。老乡们的笑脸,是脱贫攻坚成果最真实的写照。

  上下同心、尽锐出战

  ——哪里有需要就战斗在哪里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白山松水间,吉林人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热度和速度向贫困宣战。省委、省政府深入落实中央脱贫攻坚战略决策部署,全力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在吉林大地形成生动实践。

  2016年,为使脱贫攻坚工作深入有序开展,我省全面启动“千个单位包村、万名干部包户、百万党员参与帮扶”活动。省级领导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分片包保并直接联系到村到户。省直部门(单位)和党员干部带头联系包保,带动市、县直部门(单位)和党员干部共同承担脱贫攻坚任务,逐级包保,不落一村,不落一户。

  “家里有几口人?”“一年收入多少钱?”“种了几亩地?”“致富过程中,有什么实际困难?”……包保干部坐到村民家炕头、走上田间地头,手拉手唠家常,商量脱贫对策,屋里屋外涌动着炽热的民生情怀。

  “我们这个家,就是因病才困难成这样,要不是包保部门的帮助,我们都感觉生活没啥希望了。”白城市洮北区东胜乡庆生村村民包玉贵患有股骨头坏死,行动不便。作为包保部门的市区两级财政局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帮他联系医疗部门,通过享受医疗扶贫的各项政策,免费进行了手术,并通过村里开展的送医送药下乡活动,帮助他解决了后续治疗所需的药品。

  精准、着实的包保帮扶举措,让包玉贵的生活一天天变了样,日子也跟着亮了起来。

  “刚来的时候,看到村民太穷了,就连睡觉时都是想带着村民挣点钱,改变这里的生活条件……”自担任汪清县北天桥岭镇天平村驻村第一书记那天起,伊学义就过上了“脚打后脑勺”的忙碌日子。

  为了让他全身心地投入到扶贫工作中,爱人姜玉杰也跟来了,为驻村队员做饭,整理扶贫资料,夫妻俩齐心协力战脱贫。

  现在的天平村,道路平整了,路灯亮了,黑木耳菌包厂、农机合作社、榨油厂等项目势头良好,村里87户贫困户全部脱贫,村民年人均收入达万元以上。

  满足群众的需求,就是他们追求的目标;

  群众脸上的笑容,就是他们帮扶答卷的成绩!

  在脱贫攻坚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全省2824支工作队、9052名驻村干部、10万名包保帮扶干部披肝沥胆、战天斗地,把心血和汗水洒遍千山万水、千家万户,齐心协力谱就了一曲曲豪迈壮歌。

  精准务实、开拓创新

  ——哪里有致富路就发展哪里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贫扶长远,长远看产业”“变‘输血’为‘造血’”——这些常挂在我省扶贫干部嘴上的话,恰如其分地说明了产业扶贫的重要性。

  松原市长岭县积极开展合作社带动、光伏发电、庭院产业、特色养殖等扶贫产业,带动贫困户在强有力的产业链中实现脱贫增收,大兴镇顺山村农民白玉英就是受益人之一。

  白玉英一家早年没有致富门路,只能多包地多种地,再养羊,两次创业都失败了,还欠下了外债。2016年底,村里开发扶贫棚菜产业,白玉英第一个站出来承包了3栋大棚,当年就还上了欠款。2017年6月,村里组建了种植合作社。2017年底,她又带领儿女承包了8栋大棚。她兴奋地说:“接下来我打算再多赚点儿钱,也给孩子买辆小轿车!”

  咖啡屋、博物馆、露营基地、有机果蔬采摘大棚……昔日的“穷山村”,摇身变为当地著名的旅游打卡景点,这是龙井市智新镇明东村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以红色旅游促脱贫,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村里的扶贫干部带领村民下大力气整治村容村貌,建设旅游接待中心、休闲文化广场,开发了农家乐乡村旅游、绿色蔬菜采摘日光温室大棚项目,吸引了很多游客,明东村名声也更响亮了。

  谋创新、求突破。一个又一个有特色、接地气、覆盖面广、带动人口多、可持续性强的扶贫产业,让乡亲们发展生产更加有底气、更加有奔头。

  2020年,是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如何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吉林大地上,一系列战贫新举措应运而生:

  瞄准迫切问题,采取“一对一”“人盯人”方式,细化落实就业措施,鼓励就近就地就业、贫困人口网上培训、“不见面”服务等一系列措施,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优化扶贫资金使用,重点向产业项目倾斜,加大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产业扶贫项目生产、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的支持,解决“卖难”问题;

  驻村第一书记变身“带货主播”,拓宽农副产品的销售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

  攻坚克难、不负人民

  ——哪里有硬骨头就攻克哪里

  不留“死角”、找准“路子”,我省将脱贫工作从“点”扩大到“面”,瞄准西部干旱盐碱沙化地区和东部高寒山区等连片特困地区,攻克贫中之贫、坚中之坚。

  白城市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深入开展“两个百日攻坚”和危房改造、安全饮水、健康扶贫等“七大专项行动”,确保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

  延边州成立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在全省首创并推行“党委抓统筹、政府抓具体、组织抓督考”的工作机制,州县乡村层层签订“军令状”。

  越是艰难险阻,越要奋勇向前,不负人民,不负期盼。

  白山市靖宇县那尔轰镇黄酒馆村是我省最为偏远的村之一,坡高道陡,农业生产不便,产业经济落后,村里人常说,偏远与落后是一对因果,落后就要受穷这是必然的。

  第一书记赵庆山却认为,偏远不一定就得受穷,这里生态环境好,应该是优势。驻村后,他第一时间召集村干部共商发展规划,并在吉林农业大学专家的帮助下,发展中草药种植业。

  2016年,赵庆山协调280亩土地,进行蒲公英大面积试种,当年试种的贫困户就尝到了甜头,每亩蒲公英纯收入达到4000元。2017年,全村蒲公英种植扩展到了2000亩。有了蒲公英,就要上烘干设备,建茶厂。不久后,“密营里”牌蒲公英根茶走进了农博会、茶博会,又通过电商销往全国,乃至国外。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更需要攻坚克难的“精气神”。

  2021年6月,已经干过一轮驻村扶贫工作的省妇联网络信息传播中心副研究员曾丽圆来到大安市叉干镇庆安村再次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为乡村振兴继续接力奔跑。

  “我们要继续发扬‘脱贫攻坚精神’,始终同农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高质量书写乡村振兴的时代答卷。”曾丽圆充满信心地说。

  征途漫漫,精神永恒。在新征程上,吉林儿女正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阔步前行。

  李抑嫱

  来源: 吉林日报

编辑: 房彦妮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