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杨靖宇将军打鬼子 农村文化-农业频道 温明 2898005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跟着杨靖宇将军打鬼子 农村文化-农业频道 温明 2898005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农业频道 > 农村文化

跟着杨靖宇将军打鬼子

2019-06-14 10:47 | 来源: 通化日报

  尹振贤

  姜德洲,1918年4月出生于柳河县驼腰岭镇新立屯。1936年9月,追随杨靖宇将军参加抗联部队,在将军身边当了三年警卫员,后因身负重伤回乡休养。此后经年,他默默在农村务农,但是在心底却时刻深藏着对将军的怀念。2003年,老人去世,享年87岁。

  不久前,笔者在柳河县采访了姜德洲的女儿姜长兰。“父亲永远是我心中的大英雄,他老人家去世16年了,16年来,我无时无刻不在怀念他。”提起父亲,已过知命之年的姜长兰眼里含着泪花,给笔者讲述了父亲姜德洲的故事。

  跟着队伍打鬼子,当上杨司令的警卫员1935年7月的一天,年仅17岁的姜德洲参加了抗联。由于姜德洲人长得机灵,小脑袋瓜反应事儿也快,大家都很喜欢他。部队给姜德洲发了一杆枪,换了一身军装的他被编在了军部保卫连三排。就这样,姜德洲成了一名抗联战士。

  跟随杨靖宇将军打仗,姜德洲学到了很多本领。在一场反奸斗争中,机警的姜德洲协助其他抗联战士成功抓获了20名叛徒,立了一功,被杨司令选为贴身的警卫员。1938年9月,姜德洲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此时,抗联的处境愈发艰难。

  一天,杨靖宇带着军部机关及直属保卫团从宽甸开完会往回走,准备到清原县与三师会合,走到新宾县黄土岗子时迷了路。大家很疲惫,索性在山里住下了。天亮时,哨兵报告说,日本守备队来了。双方展开激战,杨靖宇一边指挥战士阻击敌人的进攻,一边向东边一条山沟里撤离。情况万分危急,敌我双方激战了一天,直到天黑,部队才借着夜色撤了出去。这次战斗,抗联伤亡很大,姜德洲也身负重伤,一颗子弹擦着他的右胸穿过去,击中胳膊,造成右臂骨折。姜德洲和10余名伤员留在驻地秘密养伤,部队继续前进。临行前,杨靖宇关切地对姜德洲说,好好养伤,养好身体才能打鬼子。没想到,这竟是姜德洲与将军的诀别。1939年3月,姜德洲伤愈后,没能找到队伍,无奈回到了家乡柳河县驼腰岭新立屯。1940年2月23日,杨靖宇将军壮烈殉国。噩耗传来,姜德洲捶胸顿足,痛苦不已,他怨恨自己没能陪伴将军到最后,痛恨日本鬼子赶尽杀绝,凶残无度,竟然割下将军的首级示众!为了“彰显功勋”,日军将杨靖宇将军被砍头的照片放大,翻印了几麻袋,用飞机抛撒,姜德洲就是看到照片才得知将军牺牲的。与部队失联,与将军和战友失散,是姜德洲老人一生的痛。

  回乡务农,平凡一生抗战胜利后,组织找到了姜德洲,安排他在东北民主联军三纵队柳河县被服厂任厂长。有一次,一位首长来视察工作,得知眼前这位厂长就是杨靖宇将军曾经的警卫员,“啪”地行了一个军礼,可是,姜德洲却怎么也抬不起那只伤残的右臂,他无法还礼。为此,姜德洲伤心至极,不久,便辞掉厂长一职,回乡当农民去了。

  回乡后,大家推举姜德洲当生产队长。“父亲当队长,是真正的大公无私。”姜长兰记忆深刻的是有一年秋天,父亲赶着牛车给生产队起地瓜,母亲领着小长兰在父亲路过的地头上等,并悄悄告诉长兰,爸爸过来时就喊“爸爸我饿呀,爸爸我饿呀”。当牛车过来时,小长兰奶声奶气地喊:爸爸,我饿呀,我饿呀。父亲像没听见一样,脚步没停赶着牛车走过去了,车厢里装着满满的地瓜。母亲搂着小长兰哭了。当然,她们不知道,姜德洲抱着鞭子走在老牛旁边,眼泪也在哗哗地流。

  “家里穷,我都上初中了,母亲出门还得跟邻居借秋裤穿。我一个月花10元钱伙食费,每个月节省下来2元钱,攒够了10元钱给母亲买了一条秋裤。”姜长兰说,父亲从来不占公家便宜,当过生产队长、看过场院、放过牛,人家往家里拿苞米棒子、揣豆饼,父亲一根草都没往家拿过。

  英雄传承,永不忘怀的纪念英雄头上这道隐形的光环,传承给后代子孙的是不畏艰苦、百折不挠的抗联精神。姜德洲经常对儿孙们说,当年打仗我不怕死,只想着为国家牺牲了,下一代就不当亡国奴了。死都不怕,还怕苦吗,你们也一样,不要怕吃苦,再大的苦跟抗联比,都不算什么!

  姜德洲的4个儿女,没有一个拿着父亲的红色资本找政府要待遇。姜长兰的大哥年轻时凭借能力在县种羊场谋得一份工作,勤恳工作大半生,目前退休在家,两个儿子都自谋职业。大姐和二姐务农,子女也都朴朴实实地当农民。姜长兰的个性最像父亲,要强、上进,任劳任怨。年轻时在工地上做过小工,在镇上敬老院当过临时工,无论在哪个岗位,都是标兵,自主创业后,业绩在同行中仍然遥遥领先。女儿在她的培养下,大学毕业不追求高薪,在一家公司做弘扬传统孝道的工作。

  老人离世后,姜长兰兄妹们和所有的抗联后人一样,把名利抛在脑后,安于清贫地生活。“我经常跟马继先(杨靖宇的孙女)大姐通电话,他们家和我家一样,没有优越感,没有生活在先人的光环之下,当着普通人,做着普通事。我们都无比怀念先烈,珍惜现在的生活。”

编辑: 温明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