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播沃野三江绿 秋染扶余“四粒红” 农业新闻-农业频道 朱文韬 2976763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春播沃野三江绿 秋染扶余“四粒红” 农业新闻-农业频道 朱文韬 2976763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农业频道 > 农业新闻

春播沃野三江绿 秋染扶余“四粒红”

——第二届中国·扶余四粒红花生暨杂粮杂豆产业博览会素描

2019-10-14 09:32 | 来源: 松原日报

  松原日报记者 关立新 尚桂华

  招蝶引凤汇客商

  10月11至12日,由省商务厅、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吉林省分会,松原市委、市政府,扶余市委、市政府主办;扶余市委、市政府承办的第二届中国·扶余四粒红花生及杂粮杂豆产业博览会在扶余市全民健身中心举行。来自省内外的农业专家及企业家、参展商、观展商共500余人齐聚盛会。作为扶余市对口交流合作单位的舟山市普陀区对博览会给予了大力支持的同时,组织多家企业参展。

  此次博览会展品涵盖整个花生产业链,规模宏大、内容丰富,来自省内外的百余家农业生产和加工企业参加展会。大家纷纷带来农产品,新收获的“四粒红”新鲜可人,新磨出的小米金黄光亮。各种杂粮,身着不同的“服饰”亮相。有品尝的、有选购的、有签约的……展会成了最大的“农贸市场”。

  此次展会占地总面积约8000平方米。其中,室内展览面积5500平方米,设置特装展位4个、标准展位90个、扶余特色农产品展位8个、书画展位1000平方米;室外展览面积2500平方米,设置农业机械展位60个,进一步为参展企业搭建交流平台,促进区域开放合作,发挥群策群力效应,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为进一步宣传展示扶余花生产业影响力、延伸花生产业链、加快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格局,扶余市全力为参展企业和客商提供精心服务,把博览会办出特色、办成品牌盛会。本次博览会的盛大开幕,是扶余市特色农产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良好开端。

  志愿服务暖展会

  10月11日一大早,扶余市华民志愿者协会的二十多名志愿者就提前来到了会场,在会长李宁的带领下,深入各个展厅开展志愿服务,成为博览会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咨询、求助、引导游客……随时可以看见他们温暖的笑容。他们用微笑迎接八方宾客,用汗水赢得众人称赞,用行动表现了华民志愿者的优良品质和精神风貌。

  当日中午,他们在凉飕飕展厅侧身简单吃了一口盒饭后又各就各位。“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这句简单的志愿口号被志愿者真诚践行。两天时间里,志愿者用微笑,温暖着客商,感动着游客,让展会充满暖意的同时,越发圆满。

  传统工艺引关注

  在扶余市全民健身中心举办的第二届中国·扶余花生“四粒红”暨杂粮杂豆特色农产品博览会B区,人头攒动,赞叹之声不绝于耳。

  浓墨重彩总相宜

  书法是一座文字的桥。在浓墨凝重的笔触后面是书法家们深深的爱国之情。他们书写改革开放,农业发展现代化;书写长征精神,发扬艰苦奋斗革命品格;书写新农村建设,百姓安居乐业。

  妙手丹青绘盛世。一幅幅充满农村乡土气息的画卷,气韵生动,展示了扶余的物阜民丰、秀丽风光、淳朴民风、政通人和。《五谷丰登人长寿》勾勒出农民怡然自得的田园生活情态,展现了他们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场景。

  传统工艺焕光彩

  扶余籍民间艺术家李建昌的面塑惟妙惟肖,生动逼真。现在李建昌已经是松原市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为给博览会助力添彩,他特意制作了花生、黄豆、红小豆等富有人文气息的面塑。憨态可掬的工艺品,让观展人员流连忘返。他希望外地客商通过面塑了解扶余文化,喜欢上扶余这片沃土。

  他以泥土为原料制作的泥人,生活气息浓厚。“渔翁独钓”形神毕肖,书生俊俏儒雅……木雕、盘式装饰画、剪纸、雕塑、刀画等民间手工艺品展现了扶余市民间艺术家精湛技艺,为博览会增加色彩。

  手工制作促就业

  “我们这些挂件、摆件等都是用串珠制作而成,纯手工的!”来参加展会的百鑫手工坊负责人曲红英向选购的游客说。

  串珠是一门手工艺术,它将现代浪漫与时尚完美结合起来,制作成一个个精美摆件、车内挂饰等,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我们主要吸纳一些残疾人、生活困难的人、陪读的妇女等来进行手工制作,让他们在空闲之余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条件。”曲红英一边整理刚送来的摆件一边说。

  “孩子上学后,我有很多空余时间,我就利用这个时间做手工艺品,每个月还增加了700元收入,减轻了家里负担。”前来送货的陪读妈妈李大姐说。

  盛世书长卷,丹青绘成果,传统工艺增光彩。此次书画展共有450余件书画作品、150余件工艺品,讴歌了扶余取得的成就,展现了扶余新面貌,展示了扶余“四粒红”的花生文化和工业化进程给扶余人民带来的生活巨变。

  参展企业收获丰

  10月12日,在第二届中国·扶余四粒红花生暨杂粮杂豆产业博览会即将结束时,参展企业都已收获满满。

  扶余鲁花浓香花生油有限公司的展柜前围着很多市民,他们在了解家门口的大企业,选购放心的食品。

  总经理王洪说:“两天来,这里都是有很多人,多是当地市民,他们对‘鲁花’产品很认可。”

  作为扶余市重要的招商引资项目之一,每年生产10万吨花生油的大企业,对原材料的需求在25万—26万吨之间。扶余大地上不含黄曲霉素的优质花生为“鲁花”的成长提供了条件,对消费者吃到安全食品提供了保障。

  “公司在扶余建设速度创造了奇迹,生产运行状况良好,这与当地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与扶助是分不开的。”王洪认为好品质的油必须有好品质的原材料,扶余的优质花生就是最好的说明。参加博览会对企业的产品是一种最好的宣传,希望更多消费者吃上更健康的油,了解“鲁花”,了解“鲁花”的产品。他坚信“鲁花”在扶余的发展会越来越好。

  同样乐得合不拢嘴的还有富国水稻种植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户国。

  他兴高采烈地地跟同行人员说:“刚才一位深圳客户来签协议,基本达成合作意向。又是一桩大单。”杨富国非常感谢政府提供这么好的一个交流平台,能让自己的农产品走得更远,销售市场更广阔。

  在上一届博览会上,他结识了一些客商,拓宽了自己的朋友圈,不仅给合作社带来了效益,为当地百姓增收也有一定促进作用。此次参加博览会,他的经验日渐成熟,准备也充分,印制宣传单、完善包装,每一个细节他都亲力亲为,因为他对打造家乡大米品牌,增加农民收入充满信心。

  家庭农场促增收

  “凡是加入农场的农民,我一定想尽一切办法带领他们脱贫致富。”吴文龙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2013年,他成立了扶余市五家站文龙家庭农场,自此铺就了一条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成立家庭农场后,吴文龙始终把农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他与农户签订订单,确定种植面积和种植作物,不使用农药和杀虫剂,全部人工除草,种植纯绿色食品。为了带领农户致富,他总是以高于市场价格收购农产品,免除了农民后顾之忧,并且农场已经形成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产业链条。今年,吴文龙种植小冰麦10公顷,每公顷产4000公斤。精制的小冰麦粉口感滑腻,适口性强,深受客户喜爱。麦麸子还可用来酿酒,口感纯正。此次展会,他带来的小冰麦粉、小冰麦糙粉、黑荞麦等农产品,还有各种纯粮食酿造原浆酒,备受消费者青睐。

  说起展会,吴文龙笑得合不拢嘴:“上一届花生节展会我就来了,反响很好,结识了很多优质客户,接到不少订单,同时也提高了自家农产品知名度。”

  展会刚开始,北京的经销商就预订了他种植的大米。廊坊市的经销商也有意向选择家庭农场产品,现在样品已经寄去。

  吴文龙说,借着扶余“四粒红”花生节的东风,“文龙家庭农场”会越来越好,会成为带领当地农民致富路的“小航母”。

  金融助乡村振兴

  在第二届中国·扶余四粒红花生暨杂粮杂豆产业博览会展厅入口处最显眼的位置,有一群身披绶带人员特别忙碌。他们是扶余市惠民村镇银行、扶余市农村信用社、扶余市邮政储蓄银行等五家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正在现场为参展企业提供服务。“花生农担通”“花生农担贷”“花生收购贷”“花生产供销系统贷”“花生生利贷”,一个个金融产品一目了然。

  “参加此次博览会就是想更多地助推地方经济发展,助推乡村振兴。”中国人民银行扶余市支行行长于永思说,“现场的五家金融机构就是来乡村振兴服务的。”

  9月初,中国人民银行扶余市支行组织域内五家涉农金融机构,积极开发关于花生产供销系列贷产品,并在三井子镇召集花生种植和收购大户及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代表召开银企对接会,受到当地百姓热烈欢迎。

  “目前已成交了1000多万元,这些钱对他们来说就是及时雨。”于永思说,扶余支行开发的金融产品得到了中国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认可,因此扶余被列为“金融支持乡村振兴试点地区”。

  五家金融机构开发的产品涵盖花生的“春播、夏锄、秋收、冬储”每个环节。金融资金的注入,保障了花生产供销各个环节的畅通。于永思说:“如今农民买粮、卖粮都是转账。为花生产业做大做强,为扶余的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做好服务,金融机构义不容辞。”

  中国人民银行扶余市支行紧紧抓住博览会有利契机,加大反假币、反洗钱金融知识宣传力度。他们通过悬挂横幅、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向观展群众宣传反假币常识,提高百姓对假币的识别、危害的认识,普及金融知识,提高反洗钱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保护自己的金融消费合法权益。

编辑: 朱文韬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