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建山观察鸵鸟情况。记者刘书晗摄
左胜杰记者刘书晗
毕建山现任集安市百馨鸵鸟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年过70的他依旧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每天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到自己热爱的事业中。
上世纪60年代,毕建山作为知识青年插队到集安市清河镇矿山村,在这工作生活的三年里,丰富的自然资源、矿产资源及醇厚的民风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这里成为他魂牵梦绕的第二故乡。回城后,他被分配到通化钢铁公司工作,从工人到车间主任,再到生产厂长,凭着一股踏实肯干地钻研劲头,最后在总公司生产处处长岗位光荣退休。2001年退休后,正值集安市清河镇开始大规模招商引资,他一眼就看中了矿山村獾子窑铁矿项目,拿出了多年积蓄,返乡投资创业,开始从事铁矿石开采和分选。自2007年开始,国家开始全面关停小型采矿厂与选矿厂,身为国企退休干部,他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第一时间关停了采矿厂与选矿厂,在选矿期间解决100余人的就业问题,纳税百万元。
一次外出机会,他发现特色禽畜养殖不仅有良好的经济收益,还可以带动乡村旅游。2007年夏天,他把原有的采矿厂和选矿厂经过简单改造,引入了珍珠鸡、孔雀、鸵鸟等特色禽类,经过两年的特色畜禽养殖,鸵鸟养殖得到了非常好的收益,市场供不应求。2009年5月,在清河镇党委、镇政府大力帮助下,他筹资100万元,注册成立了集安市百馨鸵鸟养殖有限公司,专注鸵鸟养殖,成为吉林省首家鸵鸟专业养殖企业,并注册了“百馨”商标,取得了特种禽类养殖经营许可。
他的鸵鸟繁育基地帮助周边农户解决了就业难题,常年雇佣20余名村民在厂区内从事生产,同时带动了梅河口、延吉、吉林市等10余个鸵鸟养殖基地,每年能生产鸵鸟蛋4000余枚,孵化幼雏3000余只,同步带动就业突破5000余人次,是东北三省最大鸵鸟幼雏供应基地。
他始终坚持活到老、学到老,通过自学掌握了鸵鸟规模化孵化技术,定制的大型孵化机一次可孵化鸵鸟蛋400余枚,孵化成功率达到80%以上。很多人慕名来学习养殖技术,他都毫无保留地传授,帮助建厂,无偿提供技术指导。
多年来,他不断扩大发展规模,从最初几十只发展到几百只,先后对周边100余亩土地统一承包建设青储饲料基地。经过十年的努力,创造了东北三省最大的繁育基地,首创国内青储玉米秸秆喂养鸵鸟,解决了低价饲料来源,同时大量回收玉米秸秆,还解决了农民焚烧秸秆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培育出适合东北高寒山区饲养的鸵鸟优良品种,可在零下34度生长,抗病能力强,无传染,病死亡率极低。为养殖户提供了经验、创出了新路,得到了政府科技进步奖,为东北三省提供了大量优质雏鸟,在全国100多家生态养殖评选中获得第一名。
如今,百馨鸵鸟养殖有限公司拥有成年产蛋鸵鸟300余只,孵化设备2套,固定资产达1000余万元。但对于72岁的总经理毕建山来说,这些是远远不够的,他正谋划着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吸纳更多农户参与到特色养殖中。目前,他正积极筹措资金开展鸵鸟精深加工,进一步完善清河镇鸵鸟产业链,在清河镇乃至集安市把鸵鸟产业做大、做强,让清河镇人参特色小镇再添新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