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小学里的“全能老师” 文明实践-农业频道 温明 2926915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乡村小学里的“全能老师” 文明实践-农业频道 温明 2926915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农业频道 > 文明实践

乡村小学里的“全能老师”

——农安县洼中高农场小学特岗教师侯月的故事

2019-07-25 16:31 | 来源: 吉林日报

  吉林日报记者 韩雪洁

  在农安县,有一位与众不同的“80后”女孩,名叫侯月,2016年,她响应国家特岗计划号召,放弃了农安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岗位,到偏远落后的农安县洼中高农场小学当教师。三年来,她怀着对教育事业的热诚,把勤劳和智慧融入三尺讲台,用满腔的挚爱,滋润着农村孩童成长。

  2012年,侯月从白城师范学院毕业,心中一直怀揣着教师梦。来到洼中高农场小学,学校破旧的场景超出了她的想象:校园坐落在盐咸地中,四周光秃秃,条件艰苦,交通不便。经过一番纠结,不服输的侯月默默在心里发誓:“既然来了,就不能一事无成地离开!”由于学校教学资源短缺,侯月不仅要承担部分英语教学、全校科学课教学、学前班看护任务,还要进行跨年级、跨学科授课,并根据不同年级的学习内容,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年轻的侯月俨然成了“全能老师”。

  为了那些渴望知识的乡村孩子们,侯月每天往返100多公里,车程3个多小时,风雨无阻。学校没有暖气,侯月学会了生炉子,但到了冬天,手脚还是生满了冻疮。一个初冬的傍晚,通勤客车没有来,她独自走了6公里路,这是一条没有路灯、几乎没有车辆,却有很多坟地的公路,至今回忆起来,她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中午本地的教师都回家了,侯月就给学生印卷子,偶尔跟学生唠唠家常;课下,学生们把她当成好朋友,都愿意把自己的秘密告诉她。农村留守儿童多,侯月给了他们更多的关爱。三年级学生姜成宇,父母常年在外地打工,奶奶年老体衰,无力照顾孙子,他经常不洗脸就来到学校,其他同学都不愿意跟他玩,侯月得知后,用课余时间帮姜成宇剪指甲、洗脖子,姜成宇不再被同学嫌弃;五年级学生尹喜博来自单亲家庭,时常感到自卑,侯月用爱心抚慰孩子内心的创伤,用积极的心态引导他面对生活,尹喜博逐渐开朗了。侯月还经常把自己的午餐分给家庭困难的学生,义务为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补习功课……孩子的内心是脆弱的,侯月总是不露声色地引领着他们,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他们。她希望为每个孩子都插上飞翔的翅膀。三年来,侯月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也体会着奉献的快乐。她说,还有什么比传道授业解惑更崇高,比陪伴祖国的花朵一起成长更令人愉悦呢?

  有耕耘才会有收获。在2017年农安县小学毕业考试中,侯月的学生们获得了全县科学排名第七的好成绩,改写了洼中高农场小学从未进入前20的历史,学校也因此获得了全县“教育质量提升先进学校”的荣誉。

  侯月不仅在学校是一名出色的教师,她还在家中照顾一名孤儿。2014年,侯月的母亲偶然遇到了一个从小就没有妈妈照顾的孩子,名叫孙天龙,年幼的小天龙几乎没有语言表达能力,他最喜欢做的是翻捡垃圾堆。小天龙可怜的际遇触动了侯月,侯月找到了他的父亲,在得知孩子因为没有户口而无法上学后,侯月求助媒体,在农安县公安局和吉大医院的帮助下,小天龙有了户籍,可以入学了。后来,孙天龙的父亲外出打工,他流着泪哀求侯月帮他照顾几天孩子,侯月答应了,但令人没想到的是,2014年9月,孙天龙的父亲在外突然病逝,抛下了刚上一年级的小天龙。侯月守着承诺,一直把孩子留在家中,照顾他的生活和学习。由于从小营养不良,孙天龙经常生病,时常发烧,一个寒冬的夜里,他发烧到39℃,侯月赶紧背着他,棉鞋都来不及穿,连续敲开了两家诊所的门,才给孙天龙打上退烧针。

  侯月省吃俭用,省下钱给孙天龙买学习用品。现在小天龙已经上五年级了,他心存感恩,学习成绩不断进步,常常念叨着:“等我长大了,要去当兵,要帮助更多的人。”

编辑: 温明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